枯山水,指以白砂和石组为主要元素,不引流亦不用水,通过铺设白砂、勾勒砂纹、放置石组而做成的庭园样式或造园手法。时而以砂喻海、以石喻岛,时而砂又幻化成云海,石又变成了露出云端的大山。枯山水巧妙地组合砂石,使之呈现出小宇宙一般的意境,是禅宗世界观的绝佳体现。
兼六园,日本有名的池泉回游式庭园
枯山水与日本庭园
枯山水是日本庭园发展的结晶。
最开始,建造庭园是平安时代的贵族才可享受的特权。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禅宗思想的发展,出现了净土庭园样式、枯山水庭园样式,多为庙宇庭园。
武士阶级崛起的过程中,武家书院造庭园样式自武家住宅慢慢发展出来,这个时期的庭园正从观赏型向融入型过渡。到了江户时期,大型池泉回游庭园大量出现,可以游览的庭园成为主流。明治维新以后,庭园建造被吹入西方建筑之风。
日本庭园有四个显著的特征:首先,庭园造园以周围地形、景色为基础,庭园构成的重要要素之一就是自然风景,人工构筑的效果要与自然相融,与周边环境和谐。二是景观因季节、光线或植物生长阶段的不同呈现不同风貌,是富于变化的。三是特别重视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石头、植物完成,以幽玄、侘寂等气氛为主。最后,日本庭园贯彻了留白的美学思想。不难看出,枯山水是将氛围营造和留白美学发挥到了极致的日本庭园的特例。
现代的枯山水庭园(日本足立美术馆庭园)
解读枯山水的五个关键词
《作庭记》
「枯山水」一词最早出现在平安时代末期,被记录于日本最古老的庭园典籍《作庭记》中。《作庭记》在江户时代中期以前都被称作《前栽秘抄》,是造园界的秘传书。当时枯山水作为造园用语,在书中仅仅指代池泉庭园中运用石组做出的局部景观及其手法。
书中阐述的大自然与作庭者的关系,是日式作庭的先驱思想。此书认为,自然形成的地形、岩石等在主动向作庭者发出要求,换句话说,大自然不是作庭者需要克服的对立面,而是作庭者需要依从和响应的主体。日本人这一独特的自然观影响着他们在很多领域的审美。
龙安寺方丈石庭
禅宗
枯山水作为独立的庭园样式被固定下来,源自它与禅宗的结缘。中国的禅宗思想自镰仓时代传入日本后,得到了武士阶级和庶民阶级的热烈响应,随之出现了大量禅寺,也有许多中途改为禅寺的寺庙,如著名的金阁寺。
与禅宗一同传入的,还有禅林文学和禅宗主题的山水画。禅林文学在禅僧间流行,助推了禅寺中文化活动的开展。例如诗会的风潮,连一些公家人士也会参与其中。既然是禅寺的活动,场所自然选在禅寺的书院,而书院前方面积不大的前庭则成了参与活动的禅僧和作庭师们发挥才能的空间。
禅宗讲求坐禅、冥想、修行和探索心性;禅寺里也不会有花朵这样充满情绪的植物,有的只是素朴的石头和京都地区盛产的白色砂砾。作庭师们一边思考禅语,一边用砂石将其写意地表现出来。逐渐地,一种与禅宗的世界观相一致,表现手法抽象而写意,以景喻禅的作庭样式稳定了下来,这便是枯山水样式。
松花堂茶室「竹隠」露地
双璧诞生
枯山水在发展初期,常常作为某座庭园的一部分,起辅助真实池泉景致的作用。而它开始作为独立庭园样式大放光彩的时期是在200余年后的室町时代。这是禅宗发展最为兴盛的时代。其中代表枯山水最高峰的两个作品是京都市的大德寺大仙院和龙安寺方丈石庭。
在这两部作品中,砂与石两大要素的艺术表现力达到了难以超越的高度。枯山水至此终于具备了脱离池泉独立存在的条件。起初,独立的枯山水庭园只出现在各个禅寺的方丈庭园中,后来一些武家和公家的庭园也开始单独使用枯山水手法。
并存
到了安土桃山时代,茶道兴起。茶道宗师千利休建了草庵风茶室,日本茶庭随之遍地开花。茶庭又称作露地,风格素朴,与淡泊的枯山水庭园天生调性相容。
到了江户时代,禅宗衰退,融合各种庭园样式成为造园的新趋势,枯山水因此常常与池泉、茶庭并存出现。
重森三玲的几何苔园
重森
明治开国后,西洋之风刮遍了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和洋折中的大潮中有幸出现了几位坚持和风造园的作庭家,其中以枯山水作品著名的就是重森三玲。他的作品运用现代主义手法,活用青苔,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全新意境。如今他的后代也依然在日本庭园的领域钻研着。(彭尘)
注:图片来自网络,本文节选自《知日·枯山水》特集
枯山水
日本庭园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