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首届CBD艺术季如何为城市增添新活力?
2020-09-02 09:16:19
文章来源
界面新闻

近期,一幅高4余米、长40余米的大型壁画《众神上班图》落户国贸的地下通道,为北京的地下公共系统增添了许多艺术的气息。

  

  这幅占地170平方米的大型壁画由青年艺术家文那为CBD量身创作,是目前艺术家创作的最大尺幅作品。画面中依次描绘了60余个专属“神仙”,有趣的是,艺术家将传统文化中能够为人们带来好运的、有法力的“众神”与现代社会的生活图景相融合,并创造出更贴近当下生活的“早点下班神”、“闪电回款神”、“锦鲤娘娘”等新符号。人人都能在这张图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事实上,这幅《众神上班图》不仅是首届CBD艺术季的重磅之作,也是收官之作。自2019年开始,CBD艺术季围绕艺术&城市&人展开了一系列对城市景观、城市生活、城市生机的观察、思考与创造,通过公共空间的艺术化更新,推动区域产业与艺术的良性互动,先后进行了CBD公共艺术圆桌会、CBD森林公园大型雕塑装置展、美术馆走进CBD、CBD走进线上美术馆等专家研讨会、展览、艺术普及和艺术交流活动。

  

  在文化创新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的今天,标志着城市精神和创新活力的艺术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开始显得愈发重要。据悉,如何通过公共艺术活动和内容为区域带来更新与活力已经被北京CBD纳入年度行动发展策略中。

  

  CBD作为北京乃至中国的经济引擎,对艺术有着怎样的规划?艺术该如何介入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中?我们采访了本次艺术季的策展人罗怡女士,来分享她的思考和观察。

  

  AB=《艺术商业》

  

  罗怡=策展人、美术馆顾问

  

  AB:请您介绍下本次CBD艺术季发起的背景。在此之前CBD有没有相应的一些艺术项目?本次艺术季有哪些新的突破和改变?

  

  罗怡:今年是北京CBD成立二十年。二十年发展,北京CBD从无到有,从北京城东南偏安一隅的厂区到备受瞩目的新城区,成为北京乃至中国的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进一步建成完善,城区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CBD和艺术的缘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CBD自成立之初,主管领导就意识到艺术文化是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动力,因此有意识地引导、试探性地推动了“类艺术季”的尝试。


展望,《假山石126#》, 不锈钢, 515×215×155cm, 2007

  

  2019年,“北京CBD艺术季”第一届正式开启,因为疫情的关系,延续到现在。相比之前,这一届艺术季有几个突出特点:

  

  1.活动内容更丰富。除了CBD森林公园大型雕塑装置展,论坛、研讨会、大型群众艺术活动等,学术研讨、艺术普及等交流活动层次丰富;

  

  2.链接人群更广泛。不仅通过CBD公共艺术圆桌会、专家研讨会为CBD区域的艺术文化发展请来了行业大咖关注,以“CBD”和“艺术”为关键词,线下线上里里外外链接尽可能多的人关注;

  

  3.强调艺术不仅走进CBD。除发生在CBD的艺术项目外,也邀请CBD人更多体验不同区域发生的艺术活动——把京城各美术馆超过3000张票送给CBD人——疫情期间增加了线上直播;

  

  4.有公共性的、永久性艺术藏品作为北京CBD核心地带的一件地标式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落地展示,也就是前后历时一年多筹划的艺术家文那的《众神上班图》。

  

  AB:据了解,这是CBD首次以“艺术季”的概念系统推动艺术介入区域化发展,作为策划人,能否谈谈您的策展线索以及筛选艺术家的标准?

  

  罗怡:正如你所说,因为是首次,主办方特别重视,我们经历了长期的、大量的、各个层面的沟通协调工作,方案走了很多很多很多轮。

  

  从展览角度看最后只呈现三件作品,即著名雕塑家展望的名作假山石和著名装置艺术家史金淞新作《码》,以及年轻艺术家文那的一件委托创作并被公共收藏的巨型壁画《众神上班图》。

史金淞,《码》,大理石,1220cm x 90cm,2019

  

  对于这个展览,我的策展初衷是,考虑到这是一个公共艺术展览,且发生在核心区域,首要是选择合适的公共空间,这个公共空间不仅需要具备作品的展示条件,更关键的是如何更好的体现公共性,吸睛力也尤其在考虑之列。

  

  我最初理想很简单,就是“水陆空”,我梦想在CBD边界通惠河、地铁站和国贸某处上空实现一个大型作品(因为条件有限,没法梦想三个一起实现),感谢主办方对这个想法的支持与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比策展人或承办方的压力更大更辛苦,因为公共艺术的第一步——公共空间的确定是需要很多不同相关部门的协商和配合的,其复杂性超出想象。

文那《众神上班图》

  

  目前文那这件作品超出了我的策划期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选址——在地铁三号口的银华地下通道,看到这个高4余米,长40余米,占地170平方米的大型壁画作品落成,我心里满满都是幸福感——在我们地铁工作的这几天,所有路人,哪怕形色匆匆,都会评论、拍照,这是高峰人流惊人的国贸地铁出入口!

张贴有展览海报的国贸地铁通道

  

  在这个作品的两端延伸到两个出入口,我们还同时在几百米的地铁通道动线实现了北京超过十家美术馆的展览海报展。我来北京二十年,让北京的地铁能像伦敦、纽约、巴黎的地铁一样都是展览、戏剧、演出的海报是我的“执念”,希望我们的城市地铁通道广告除了吃喝用还能有精神内容被关注,在CBD艺术季主办方和美术馆们的支持帮助下,我终于在自己策划的活动中实现了这个梦想。

  

  具体到艺术家的选择,可能是因为我一直从事美术馆相关的策划、顾问、研究工作,我的所有策展活动都自带美术馆的核心特征:公共性。我一直给自己的要求是要在自己策划的展览中体现出超越观念的人文关怀与建立超越圈层的公众性,同时作品的品质是美术馆的藏品标准。

  

  AB:细化到区域,CBD本身有着什么样的特性,您是如何思考在地性的?

  

  罗怡:我在这附近曾工作了快7年,我只知这里有北京最高的楼,却不知道这里交了北京最多的税,还有北京最多的外国人(都在写字楼里)!作为中国CBD的领头羊,北京CBD在“天子脚下”背着“偶像包袱”锐意创新,自然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在我看来,北京CBD二十年的发展就是一幕当代的“中国神话”。神话自上古以来,就是文明起源时期诞生的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在CBD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各色人种繁忙交织的地方,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怀想这块土地的历史和传统?

  

  我觉得神话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所以当我推荐由文那来创作,第一件事情就是“督促”她去朝阳规划馆看金台出土的石碑,了解这里的历史。在给相关部门的介绍中,我曾写道:

  

  “我们不确定今天和昨天的神仙是不是一样的样貌和工种,但我们知道今天神话还‘隐藏’在当代生活中,寄托着们深处的梦想,疗愈着世间的伤痛,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着希望、勇气和快乐。《神仙上班图》是文那为CBD人量身定制的作品,是件无国界的,雅俗共赏地讲好CBD故事,表达CBD的情感,体现CBD自信、自强、坚韧、奉献、乐观、向上精神面貌的创作。”

  

  AB:前不久,“北京电影节”的海报因为审美登上热搜,对于公共艺术我相信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您如何看待行业审美与大众审美之间存在的脱节?您是否会去迎合公众的趣味或反之改变公众的趣味?

  

  罗怡:你这个问话让我一下想到那天一个路人姑娘的评价:“这就是二次元啊!”实话说当时我挺感动的,好的艺术作品一定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无论是视觉上的、文化上的、历史上的、心理上的。

  

  文那是中国第一代看着动画长大的,她用自己艺术语言在创作中直接转化了这代人的成长记忆,一下就接上了。当然所谓的大众审美和专业审美的标尺不是绝对的,是随着时代变迁的,印象派在艺术史的地位毋庸置疑,大众也都喜欢,但刚诞生的时候哪里都不受待见。

  

  我想不能完全简单概括为脱节。有些脱节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很多美术馆的工作发生了错位,学术(院)语言很多是需要翻译才能大众普及。

  

  我经常说的泰特美术馆转译部和东京森美术馆自首任馆长David Elliott一直以来坚持的以展览引起公众对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参与的工作方式就值得我们学习。用“不俗”的作品链接“通俗”——普世情感——也就是博物馆学中的“accessibility”,通达性,这是一个在公共领域进行策展工作的人需要做到的。

  

  作为本次艺术季的压轴和收官活动,原本计划现场绘制、邀请公众参与共同完成的方案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法实现,于是艺术季安排了5G线上高清云监工和多频道直播,全面向公众揭秘创作背后的故事

  

  AB:从您这次实践的经验来看,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您认为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或者需要哪方面的支持?

  

  罗怡:据我所知,如何通过公共艺术活动和内容为区域带来更新与活力已经被北京CBD纳入年度行动发展策略中,城市管理者已经开始着手发力了。这也是首届北京CBD艺术季可以开展的基点。

策展人罗怡在展望@SKP艺术大家橱窗展布展

  

  中国的新一轮城市更新步伐很快,文化艺术已经在其中大显身手。城市发展谈国际化,文化主动推动力必不可少,艺术文化内容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城市形象建设中具备战略地位,这一点,从投入来说,相比上海和深圳甚至像武汉成都这类城市区域的同类项目,我们的预算是很低的,步伐也更谨慎。

  

  不过我想文那壁画的落地,从地点到体量到内容题材到艺术风格到公共性,都有很大的突破,在公众中产生的积极影响还在发酵。

首届北京CBD公共文化发展圆桌会议现场

  

  说到预算,核心是目前没有根据本区域需求量身制定的相对稳定的公共艺术支持政策——比如行业里都知道在发达国家广泛实施的百分比政策,把公共工程或是建设房子的钱通常拿出1%或千分之几来投资公共艺术——据我刚在广州进行的一项相关研究,广州的规划部门2019和2020分别颁布了这个领域的相关试行办法。

  

  其实钱的问题还好办,更重要的是一套可借鉴的城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的机制和公共文化艺术标准——我认为这个机制和标准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设计得有些弹性,放什么,凭什么,谁决定……关键问题没有一个参考原则,是目前乱象的根源。

责任编辑:李盛芳

文化创新

公共艺术

CBD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