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是全能型的作家,长篇小说、散文、诗歌等等文学体裁几乎无一不精,近年来,还涉足儿童文学创作,这是令人始料未及的。不仅如此,围绕文学与文化,他有很多深度的思考,每年在不同的大学举办讲座。在他看来,作家不仅要会“写”,还要善于“说”,写和说不可分割。读他的文学演讲集《思维的锋刃》,一如既往能看到这位文坛的长跑者和全能选手的独到的表达。
山东人张炜,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过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等。《思维的锋刃》收录了其2018年以来的各类演讲25篇,或分享写作经验、畅述文学心路,或剖析经典意趣、拆解疑绪,皆别具幽怀。书中的篇章均源自张炜演讲的现场发挥,故书中的文字活泼,具有亲切感和代入感。2018年,张炜在山东师范大学的演讲题目为“思维的锋刃”,这也是本书之书名。在这次演讲中,他谈到的一些往往被人忽略或误解的问题,比如:作家该不该勤奋?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但是往深里谈,就涉及到文学态度。有人说,作家写作不能太勤奋;也有人说,作家只有勤奋,才能源源不断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
而张炜认为,当代作家的主要问题,一般来讲还是不够勤奋、不够努力。这种不努力一定会伴随着文学生活的贫瘠,阅读少是个问题,在认真投入生活的态度方面也有问题。在他看来,想成为一个好作家,起码要有几百万字的写作量,若达不到这个量,对语言的艺术不可能有深刻的体会。另外,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当前不少作品有着强烈的道德感,这当然重要,但是作品中也要看到绿色、看到河流、树木和动物,作品中要是没有绿色,总感觉缺少氧气。
作家的勤奋,是多方面的,除了写作,还有阅读和体验生活。张炜非常看重阅读对于作家成长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作家还是成就斐然的老作家,都要多读经典之作。读经典就是节省时间,就是走近路。并非每部经典适合每位作家,然而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经典。有一些人每天匆忙,舍不得花时间去阅读。实际上最值得做的一件事就是阅读——阅读可以把一辈子活成两三辈子。阅读经典,可以跨越时空,发现前辈大师和当下心灵的相通之处。张炜认为,文学本质上不是一个专业,而是生命之力、心灵之业。文学的进步和科技的进步不是同步的,今天的文学不见得就比昨天的好。文学属于灵魂,灵魂不是随随便便就“升级换代”的。
有人认为,作家在创作时非常的崇高,其实作家的创作过程和很多工作一样,也是一种劳动和生活方式。劳动总是有魅力的、可持续的,任何工作都有辛苦也有快乐,有足够的充实感和兴趣,才能保证作家几十年坚持写下去。和一般性的体力劳动不同的是,写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用文字语言构建一个世界、一群人、一些或熟悉或陌生的生活。张炜提出,专业作家的创作,不妨以业余心态进行创作,这样会少一些疲劳,少一些思想的包袱,因为写作说到底是心灵的支出,不能总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写作和攀登珠峰一样,需要等待一个最佳的“窗口期”。人们常说的写作需要激动、需要冲动,其实讲的就是“窗口期”。
体验生活是作家常常提及的,我们经常说,只有沉入到生活中,创作才能“浮”上来。其实没有过复杂经历的年轻作家,要写出深刻的作品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深刻是表现在各方面的。人的想象力是奇妙的,这是一种天生的能力,随着后天的经验而“生长”。先天和后天是生命的两大空间,连接它们的就是生命本身。一个经历了无数事物的阅历深广的人,想象力应该是强大的。张炜认为,“如果脑子没有发生退化的话,老年人应该是更有想象力的。而想象力,是写作中最可信赖的好东西。”一个作家能否走得更远,也往往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想象力。
张炜认为,无论现在或者未来,文学不会因为载体的繁多而丧失标准或改变标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首先有精湛的语言表达,有言说的深刻个性和魅力。就小说而言,还有人物思想故事诸方面的表达。文学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不是简单就能概括的,作品所包含的巨大的善意,是所有好作品都拥有的。当然,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力,每个人都不相同,这既有先天的差异,又有后天的修养之别。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个读了许多书、拥有高学历的人,反而缺乏基本的文学阅读能力。
一个作家写的年头多了,往往就会“回头看”,所以张炜近年创作了儿童文学作品《寻找鱼王》《狮子崖》《我的原野盛宴》等等。很多作家对童话不屑一顾,认为这是给儿童看的。张炜却认为,童话在文学作品里是比较纯粹的一种文体,它往往与纯文学的理想十分接近。优秀的儿童文学,不仅是给孩子们看的,应该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喜欢。总体上讲,作为文学讲演录,《思维的锋刃》系统地表达了张炜的文学价值观,即文学态度决定文学的品质和深度。(陈华文)
作家
创作
体验生活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