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熟悉的陌生人》的幽默感与理性美
2020-09-09 08:57:22
文章来源
石家庄日报

  写《应物兄》的李洱出了一本散文集《熟悉的陌生人》。这也是他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第一本新书。由于多年致力于写作技巧与文学理论研究,李洱拥有渊博的学识修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因此,这部散文集写得既严肃活泼又尖刻可爱,充满了李洱式的庄重与调侃、诙谐与智慧,同时又散发着睿智深邃的理性美。

  

  这本书共有五辑,分别是“读与评”“讲与说”“问与答”“序与跋”“人与物”,精选了近年来作者在一些重要论坛的精彩演讲,记述了对他影响至深的一些人与事,与批评家、记者的深刻对话,自言自语的序跋。其中包括茅奖热点《应物兄》的答记者问,披露写作秘闻与内幕,看点颇多,很值得一读。

  

  在《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一文中,李洱讲述了阅读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作品的深切感受,他“真的雄心勃勃地以《百年孤独》为摹本,写下了几万字的小说”,也“乐于承认自己从博尔赫斯的小说里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小说技巧”,他还指出了昆德拉、卡夫卡、哈韦尔、拉什迪、索尔·贝娄等外国作家的特性和彼此之间的差异。在《向宗仁发们致敬》一文中,李洱讲述了自己第一篇小说的写作源起。起初,投出去的小说石沉大海,他心中无比失落,“我把我的小说像鸽子一样放了出去,但它们飞走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后来得知自己的小说发表,文学的希望之火重新燃起,“《关东文学》上刊登着我的那篇小说。我立即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看到了文学的大门向我开启了一道缝隙。”

  

  《熟悉的陌生人》一书中,写家庭写亲情的散文不多,《一些事》是其中的一篇,写了李洱陪同患癌的母亲四处求医的苦痛经历,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母亲去世快两年了。只有一次,我梦见了母亲。我知道是母亲,竭力想看清楚,却怎么也看不清楚。看不清楚,我也不愿醒来。可我还是醒了。醒了以后,嗓子很疼。有几次,我梦见一个人正在原野上奔跑,正在爬树。他还是个顽皮的孩子呢。那个爬到树顶的孩子却突然倚着云端,开始思考什么叫生,什么叫死。一条蠕动的毛毛虫,一片被毛毛虫咬过的留下了月牙形痕迹的叶子,都会引发他无穷的思考,他眼圈很热。那个人是我吗?不是我,那又是谁呢?”情真意切的文字,感人至深的母子亲情,令人读后不禁落泪。

  

  多种文体并存是《熟悉的陌生人》一书的一大特点,有随笔、评论,有亲情散文、采访实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关于文学的话题是一条主线,自始至终贯穿于每一篇文章中。作者既写自己的文学经历和创作感想,也写自己的阅读对象和亲朋好友,譬如,以晚辈的身份写巴金、钱谷融,以读者的身份写史铁生,以作者的身份写李敬泽、宗仁发,以好友的身份写格非,以老乡的身份写梁鸿,以评论家的身份写张炜、吴亮及其作品,以球迷的身份写张宇及河南建业,等等,通过生动的讲述,细节的描写,让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读罢弥漫着丰盈书卷气的散文集《熟悉的陌生人》,我真实感受到作者多年深耕于文学创作的深厚积淀与功力,也从更多侧面了解了从“李花腔”到“应物兄”的李洱。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我想我这辈子只写三部长篇。写一部关于历史的,就是《花腔》;写一部关于现实的,就是这部《应物兄》;如果上天眷顾,我希望十年之后能拿出我的第三部小说,关于未来的。”(梁永刚)

 

责任编辑:李盛芳

文学

茅盾文学奖

亲情散文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