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文本解读的别样趣味
2020-09-09 11:07:49
文章来源
宁波日报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大多数人看过,但吴承恩的原著尽管名列“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倒不一定人人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若提几个问题,相信不少读者脑子里出现的会是似是而非的答案:“齐天大圣”的名号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孙悟空说自己做妖精时随便吃人,这是吹牛,还是真事?孙悟空是从何人口中知晓猪八戒藏有私房银两的……要正确回答上述提问,光看电视剧不够,必得详读原著才行。刘勃先生的这本《小话西游》可说是一个“西游迷”对《西游记》的另类解读,其中提出的观点,字字有据,句句有凭。他发掘了隐藏在西游细节中的不少奥妙,且文字生动诙谐,内容妙趣横生。

  

  “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故事最为大众所津津乐道,什么“三打白骨精”“四探无底洞”……取经路上的经典故事,哪怕是个孩子,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然而由于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太过家喻户晓,导致了我们对原著的重视程度反而不够。须知吴承恩的创作,貌似天马行空,实非信马由缰,他之所以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有其道理。《小话西游》中便存在不少“拨乱反正”的解释。举个例子:孙猴子到龙宫要兵器这个情节,电视剧的演绎是,龙王见孙悟空要将金箍棒拿走,慌忙拦住:“这是我的镇海珍宝,你不能拿。”其实,吴承恩哪里会将堂堂海中龙王写得如此小家子气。相反,当孙悟空得了棒,道“多谢贤邻厚意”时,阅历丰富、世事洞明的龙王,非但没显露出怒气,反而回应得甚为文雅谦逊:“不敢,不敢。”当然了,龙王的宽宏大度只是表面上的,内心早就盘算着去玉帝那儿告状的事了。

  

  刘勃也善于用现代理性的商业思维来分析《西游记》中的一些问题。西游小说的主体情节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去往西天取经。用现在的话来说,这算得上是个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如来佛祖有心去东土传播佛教,但如果强行推销,反而不受待见。如果是世人千辛万苦得来的,就会奉若拱璧、爱若珠玉。于是如来佛祖开始操作了:又是叫观音找“取经人”,又是安排三个徒弟,还配备了一匹不知疲倦的白龙马。这样一来,表面上是既不包邮,也不送货上门,其实已采用了最高明的营销手段。

  

  杰出的作家,深通人情。吴承恩写作时,屡屡将“人”的情感特征,附着在笔下的神仙鬼怪身上。《小话西游》中提到,铁扇公主对红孩儿被观音带走,愤愤不已。孙悟空解释道:令郎做了善财童子是好事,能“享极乐之门堂,受逍遥之永寿”。可当妈的更在乎骨肉亲情:“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想来此是母子天性,撇开了所有利益考量。而同样的话,孙悟空也对牛魔王说了,老牛则基本认可儿子的前程不错,足见当爹的相对就想得比较长远。这对夫妻在此问题上的反应差异,容易被读者忽视,唯有咂摸,才能觉察出作者文笔之外的深刻见识。

  

  《小话西游》中还有不少属于作者的个人之见,颇能自圆其说。譬如很多人认为,玉帝让孙猴子管蟠桃园,简直糊涂。刘勃却觉得,玉帝身为天庭最高领导,不可能想不到孙猴子会监守自盗。只因孙悟空是个难缠的角色,先前封给他“弼马温”,官虽小,好歹是有编制的,可他嫌弃。这次的“齐天大圣”实是个虚职——真给什么重要职务,别的神仙势必不满。所以去看蟠桃园吧,从管动物到管植物,也算平调。至于可能遭受的损失,比起人事上的摆不平,玉帝情愿少几个桃子。只是他没想到,后来情况会完全失控……

  

  有人说,《西游记》这样“怪力乱神”的作品,早已过时了。其实不然,名著之所以是名著,能流传至今,说明一代代的读者对它常读常新,能不断地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发现其无穷的魅力。《小话西游》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另类解读西游的思路。(傅晓慧)


责任编辑:李盛芳

西游记

另类解读

商业思维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