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十面埋伏》在天津大礼堂的演出现场(10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润健 摄
10月5日和7日,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携舞剧作品《十面埋伏》亮相天津大礼堂,连演三场,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十面埋伏》由杨丽萍担任总编导、艺术总监,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叶锦添担任美术和服装设计, 戏剧导演田沁鑫担任戏剧顾问。
这部舞剧以“楚汉相争”的中国历史故事为背景,以中国舞蹈为主调,融合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传统戏剧、民乐、剪纸等多种艺术元素,场面宏大,效果震撼。
其中,显著的视觉元素是低垂于舞台之上的“万把剪刀”。观众一走进剧场都惊叹于舞台上方悬挂着的密密麻麻的剪刀,刀尖向下,寒光闪烁,让人不寒而栗。
“剪刀,是中国的一种符号,‘剪不断理还乱’,它象征着伤害,暗喻悬而未决的心态。”杨丽萍说。
与舞台上方“万把剪刀”相呼应的是铺满全台的红色羽毛,舞者起伏其中。杨丽萍坦言,借漫天飞舞的红色羽毛寓意古战场上“血流成河”的景象,表达的是一种壮丽的美,“要么轻如鸿毛,要么重于泰山。”
除了对中国古典文化一如既往地追从,对人性和战争的思考也成为杨丽萍创作上的新尝试。萧何、项羽、刘邦、虞姬、韩信等观众熟知的角色,在剧中都被赋予了新的艺术象征。比如一黑一白两个分身构成了人格分裂的韩信,反映出人性善恶的纠缠与博弈。
“打破常规角色,旨在探究埋伏在人性深处的黑暗与光明以及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的内心冲突和纠葛。”杨丽萍说。
《十面埋伏》完全不同于杨丽萍以往表达美与自然的作品,“这部舞剧带有强烈的实验色彩,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挑战,在我看来,艺术作品不能‘大一统’,要有不同的风格。”杨丽萍说。
十面埋伏
杨丽萍
中国舞蹈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