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智能时代,人类还有未来吗?
2020-10-13 09:20:06
文章来源
北京晚报

  人脑不断植入芯片,也许会成为长生不老的超人,但我们还会有属于人的丰沛感受和无限创意吗?人工智能给世界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会不会某一天转而操控、替代并加害人类?基因编辑生殖细胞,或能治疗许多疾病,但会不会危及人类基因库与自然的生物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当代哲学、当代伦理学研究带来哪些变化和挑战?……伦理学家、北大哲学系何怀宏教授的新作《人类还有未来吗》从底线伦理和中西传统文化智慧的角度考察了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与我们的现实关系,并提出了预防性的道德与法律规范设想。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会调节“人际关系”,还要学会调节“人机关系”。

  

  在新书研讨会上,何怀宏教授谈到《人类还有未来吗》这本书直接的创作起因是201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那次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当时何怀宏看到了电脑打败了围棋世界冠军的新闻,他不禁想到,其实很多机器正在努力地“学以成人”。更深层次的创作缘由则是七八年前,何怀宏对世界的精神文化有一种突然的失落:“我们所读的书,我们的作家、我们的哲学、我们的艺术、我们的音乐、我们的对话,包括我们读得最伟大的哲学家还是100多年前的,甚至更早的。现在超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的好像没有。后来就开始担心文明,甚至是担心人类,人类还有未来吗?在技术时代,文明和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挑战。”

  

  某种意义上,《人类还有未来吗》是一本忧思之作,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危机想象不足和应对不足的一种忧虑之情。

  

  科普作家郝景芳说,自己的写作来源也有一些是跟何怀宏类似的,也会有一些对于未来的忧虑或者是前景展望。她写过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小说集《人之彼岸》,“人之彼岸”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此岸,人工智能在彼岸,我们遥望彼岸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此岸。“总的来讲,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很大的问题在于对自己的理解并不深,对自己智力、情感、大脑活动、人是如何认知这个世界的理解并不深。人工智能在往前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我们人类是跟人工智能很不一样的两种智能,人类有没有可能在进化的途径上跟得上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这是比较大的挑战。”

  

  《人类还有未来吗》这本书里也谈到科技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面对这种担忧,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回应说,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会议上,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三点建议,即所谓人工智能三原则,现在也成为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理念:第一条是价值一致性原则,要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帮助人增强服务能力,但绝不能取代人类;第二是透明性原则,人工智能研究必须是透明的,包括在伦理上的许可,获得公众的信任和可解释性。比如基因编辑就不能做,做了会出现很多问题;第三是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让公司的研发永远处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把人工智能系统做成闭合回路。在人类能力能够控制的地方,让机器人真的为我们服务,不能让机器随性发展。在人工智能三原则前提下,好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对人类应该是有利的。

  

  作为科研工作者,孙富春对人工智能持乐观态度,比如能够把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发展未来教育。集中人类教师智慧打造的机器人老师,会充分挖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目前北京市已经使用了一些机器人,主要在养老院和康复中心。孙教授相信,未来一二十年,机器人进入家庭是完全可能看到的。机器人不但为人类服务,甚至可能还会成为人类伴侣。

  

  《人类还有未来吗》思考了人和机器的区别。今天在计算和记忆能力方面,人类不如机器,但是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甚至包括自然科学的创造,并不那么依赖计算和记忆能力,更不用说人文艺术的创造。未来可能人在许多事情上会输给机器,很多工作会让机器代劳,但是最后剩下的东西恰好是能够标志出人和动物的根本性的东西,也是“人之为人”最特殊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意识,包括理性、感情和意志等等,当然还有道德方面的考虑。目前在棋类、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方面,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和人类相匹敌,甚至超越人类,但是在爱与被爱的能力上,人类是独一无二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今天已经走出了古代一次次“衣食无忧”的盛世与“赤地千里”的灾难的轮回。人类目前取得的成绩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相当程度地解决了温饱和早夭的问题,人类接下来该追求什么呢?是继续追求物质与身体的满足,还是考虑一下恰当的平衡,转而追求精神与文化的成就?人将何为?《人类还有未来吗》提出,也许还需要重返人文,重思古代的“学以成人”。“人是高于物、超越于物的,是能够把握物,但首先是能够把控自己的人。”虽然我们已经不可能完全重返传统,但是人文的智慧作为平时一种必要的调节和未来非常时间的准备,还是可能和必要的,需要以“学以成人”的古典原则来调整“学以御物”的现代原则。在何怀宏看来,机器人或者人造物永远达不到人的全面能力,尤其是达到人在人文艺术、精神信仰、哲学思辨和历史意识方面的最高能力,或者说是能够反映人的特性的能力,但是人工智能却能够获得一种征服或者毁灭人类的能力,因此在思想上有所预警、行动上有所预防,绝不是多余的。(李峥嵘)


责任编辑:李盛芳

人工智能

现代文明

精神文化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