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一封日本情书的汉化与回归
2020-10-19 09:07:45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两年前,作为岩井俊二的首部华语电影,《你好,之华》的口碑与票房,都不尽如人意。尽管有陈可辛护驾,但这部作品并没有很好地完成本土化,人们普遍认为它充满着尴尬的“汉化”痕迹。两年后,同样的故事卷土重来,换成了全新的日本班底,祭出这部《最后一封信》。

  

  回到熟悉的语境,《最后一封信》变得光滑顺畅。当初,《之华》里有这么一幕:少女之华穿着拖鞋跑到门口取信,虽然岩井俊二最终采用了本土化方案,但心里还是别扭,“日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把鞋换掉……”

  

  现在,岩井俊二终于可以自由地调遣故事细节。比如,呈现独属于日本的夏日记忆——花火和浴衣。幽蓝的夏夜,少女被莹莹的烟花照亮。易逝的烟花和青春啊,经典又日常的物哀之美,真的很难转译到其他语境。

  

  智能手机时代却执著于写信的设定,也只能放回古老又现代的日本。在那里,书信仍散发着光晕。年轻的后辈会恭谨地以书信形式,表达对前辈的感激。又或者,重逢少女时代的暗恋对象,松隆子扮演的裕里也会发出少女般的惊叹:“啊,终于和学长握手了!”这样的设置可以放在《之华》里吗?很可能变成角色的道德瑕疵。

  

  所以,从《之华》到《最后一封信》,更像是一次“回归”——一个本就属于日本的故事回到了日本。不只是细节的差异,岩井俊二还为《最后一封信》赋予了别样的基调。

  

  虽然《之华》与《最后一封信》都以死亡作为故事的序章,但开场镜头却不同。《之华》直接进入葬礼,以哀写哀。而《最后一封信》则以一派纯然天真启动整个故事。镜头里,雪白的小瀑布,绿荫环绕,少女们像小精灵般畅游其间,随后才来到冷寂的葬礼,这是以乐写哀。这才是更岩井俊二化的口吻,唯美与残酷保持着紧张感。还记得《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吗?鲜绿的稻田,反衬的是少年孤冷心境。

  

  此外,岩井俊二还在《最后一封信》里塞进不少航拍镜头。《之华》的镜头紧跟着人物的一举一动,而《最后一封信》却喜欢适时拉开镜头,远远地遥看城市或乡镇的全貌。生与死,悲与喜,对此要如何是好?天空还是沉默,日子还是继续,《最后一封信》有意制造着这种疏离感。

  

  而这种疏离感,又不是侯孝贤那样的“天地不仁”。你以为岩井俊二希望变得更冷峻吗?不是的,当《最后一封信》的镜头重新拉回人间时,岩井俊二将青春的滤镜开到最大,使用了比《之华》持续更久的唯美慢镜。

  

  场景是这样的,中年男人回到校园,恍然间看到了还是少女模样的昔日恋人,久久凝视。这段长长的慢镜,是日常里最高亢的抒情,是镜头直直地捅破人物掩藏的心绪。岩井俊二懂得这种远和近的艺术,镜头拉远是为了接下来镜头更狠狠地推进。日光之下,那些逃不掉的哀伤,抹不了的遗憾,牢牢围困着人类。未咲的死,就像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相关者的生活被悄然改写。如何面对突然的死亡,永远的遗憾,是被裹藏在小清新语境里的沉重内核。

  

  为什么日版的《你好,之华》,不叫《你好,未咲》?很明显,岩井俊二有意对位于《情书》。《最后一封信》原名“Last Letter”,《情书》原名“Love Letter”——有人说,如果想凸显出两者的镜像关系,《最后一封信》也可以译成《遗书》。

  

  今年刚好是《情书》公映25周年纪念,《最后一封信》就像活在《情书》延长线上的作品,是跨越了25年后,显豁出的一个长长的影子。

  

  一样的死亡开场,一样的图书馆管理员设定,一样的亡者替身的来信,一样的暗恋,一样的流感,一样的青春追忆……就像《情书》里没有情书,有的只是躲在借书卡背后的隐秘告白,《最后一封信》里的未咲,也没有别的话要对女儿说,所谓“最后的信”,其实是当初的毕业演讲稿。

  

  《最后一封信》和《情书》采用的都是双时空讲述,而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永远是青春的部分。岩井俊二的特别之处是,对青春的叙述,永远是在他人口述、回忆中拼凑而成的图景。《情书》里,是靠着女藤井树的追忆,才还原出了男藤井树的珍贵片段。《最后一封信》里,是靠着未咲妹妹、昔日恋人的讲述,才勾勒出了未咲的少女时代。

  

  因此,这种青春叙事,是充满柔光的,不可靠的。也因此,才更突显出当下的疲惫或狼狈。所以,岩井俊二看待世界的眼光,不是真的小清新,而是要借着小清新来超度伤痛。是的,岩井俊二从来不回避伤痛。小时候,你只记得飘动窗帘下的白衣少年柏原崇。长大了,你才惊觉,那只封冻在雪地里的蜻蜓,是如此触目惊心。

  

  回到这部《最后一封信》,你怎么敢深想,活在家暴恐怖之下的未咲,是如何偷偷翻看着往日恋人的书信,抓住这最后一点光?岩井俊二的柔光背后,永远是死亡或孤独,正虎视眈眈。

  

  只不过,走到《最后一封信》,岩井俊二实在没有更多的话想说,也掏挖不出更惊艳的细节。他想用三代人的罗曼史,充填出更大的格局,但哪一段单拎出来,都软绵绵的。《情书》里只是没有黄昏恋,但也有上一辈的故事,就是博子的爷爷。谁忘得了他在风雪夜背起博子的坚定,温度与力度兼具,是对死亡与遗憾主题阐述的又一次有力推进。

  

  说到底,《最后一封信》像极了《情书》遥远的倒影,但又像个缺乏个性的模仿者。不知道在新作《庭守之犬》里,岩井俊二是否能找回曾经的勇悍?(淹 然)


责任编辑:李盛芳

故事细节

书信

岩井俊二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