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用诗意与空灵解读人间冷暖
2020-11-03 13:17:42
文章来源
银川日报

  本书从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名胜风光、自然景观、乡土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里萃取精华,抒写了闽南文化的源流和闽南人的爱拼敢赢,并以深沉柔媚的笔触描摹乡土的质朴和极速嬗变,记录行将消失的民俗、信仰、祭祀。让读者携着海上丝路的和风,走进东方第一大港的唯美画卷,在清丽的文字中穿越时空,细品泉州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在有声有色的市井生活里,找到内心的平和。

  

  

  很庆幸我去过晋江和石狮,我又很遗憾那时年轻没具慧眼去领略那一方水土的风采,现在捧着《人间向暖》有一股相见恨晚的暖流激越心间。

  

  我在洛阳的洛阳桥品读《人间向暖》里泉州的洛阳桥,那一脉相承的久远历史像栈道一样把闽南与河洛用曲径通幽的方式连在了一起,我仿佛看到作者在泉州洛阳桥上徘徊的身影,看到她对河洛旧地的深情向往。《人间向暖》里很多篇幅都有作者情不自禁牵起的河洛旧地梦。回望烟尘岁月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无奈之下离开了中原腹地河洛之怀,他们长途跋涉用迁徙的方式以求安稳,闽南的水土滋养了河洛儿女,使他们落地生根枝开叶散,把最早的“中国”的美德传承了出去。

  

  《人间向暖》用空灵的笔调一篇篇抒写着山山水水沟沟壑壑草木花石的诗意情怀,抒写着作者从童年慢慢长大的人生走向。作者早已把自己融进了古老与崭新中,也让深厚的历史和摇曳的民风融进了自己的血液中。那些老街深巷都在慢时光里跟作者的思维合着拍。她爱极了红砖古厝,爱极了廊宇翘角。散漫地走在琳琅的古风中,她手指触摸到的尽是回忆和钩沉。她从老家的红砖厝走出,却走不出筑建在心中的红砖厝,那是根,那是爱,那是暖到心尖的甜。

  

  刺桐花红霞烈艳般舞动着春天的时候,相思花也在孕育着娇嫩的身姿,红去黄来给作者的衣袂映上了多姿的彩梦。泉州面向大海,背依青山,曾经是繁华大港,它通联世界各地,世界各地也向往驶向这里。那时的泉州是中国的代言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把中国制造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源源不断地展示在中国以外的不同地域。作者在《人间向暖》里总是怀着自豪的心情叙述海上丝路,赞美海上丝路的起点,用强烈的感染力抒发家国情怀。我在陆地丝路起点的洛阳与作者怀有同样的心情,仿佛驼铃声声正从天街经过,向着高大威武的定鼎门走去,去往长安,去往河西走廊,去往大漠,去往西域,去往边塞,去往喜欢驼铃悠扬的地方……

  

  《人间向暖》里有许多沁入心脾的暖,但也有许多寒意与悲怆在向往着暖。蟳埔女们辛勤劳作,却没有家庭地位,她们附属于海上讨生活的闽南男人,她们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都奉献给了那片海。蟳埔女拥有的只有鲜花穿缀的簪花围作为精神寄托。她们也爱美,她们也爱花,她们也希望永远青春靓丽。她们劳顿的日子把粗糙留给了手,簪花围下的面容总是保持着春和景明。惠安女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群族,她们也有独特美丽的服饰,娇小的身躯不仅能领架起耀眼的衣帽,还能在洛阳桥下那片滩头上甩着膀子捞海鲜讨生活。这些场景,这些人物,这些风俗,这些内涵与触动都在作者眼中生成一种怜悯与祈祷。还有那些被下南洋的男人们遗弃在故园守候等待一生的女人们,她们孤苦寂寞坚韧不拔地眷恋着子孙,眷恋着瓦厝老屋,以致油尽灯枯。这些,宣讲了中国女人坚强聪慧的性格和勤劳勇敢的精神,她们是中华女儿的骄傲!

  

  童年的美好在于吃,《人间向暖》在最后的篇目中放开笔墨大写童年时光里的吃相。各种美食一道道铺陈开来,色入目,香入鼻,味入喉,那种情感的暖随着食物穿肠过肚莹润着小小的心田。作者虽寄情山水感慨颇多,但秀慧的双目没有放过岁月里的罅隙,亲情、乡情、友情、爱情、同学之情,都在诗情画意中妥妥贴贴地出场,读来温馨,回味将心比心,像茶一样清爽流畅,似咖啡一样滑润甘醇。

  

  我很欣慰我曾经很多次徜徉在石狮的黄金海岸,踩着柔软的沙滩享受着大海的抚摸。站在礁石上看潮起潮落时,激起的浪花仿佛在跟我说着什么,现在我懂了,那是在跟我说,有一本《人间向暖》会去洛阳与我相约!(张松枝)


责任编辑:李盛芳

自然景观

饮食文化

风土人情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