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幸福教育的悖论与解决
2020-11-05 09:57:17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每次阅读杨九俊先生的著作,都觉得想说些话。读《幸福教育的样子》是这样,读《花开的声音》是这样,读《蓬勃生长欢乐颂》更是这样。现在,手里捧着这本《行板如歌向未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过去那些想说的话越来越涌动。集中起来,就是关于幸福教育的悖论和它的解决。

  

  教育与幸福的共同悖论

  

  教育是什么?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不觉得这是个问题。但是,日用而不察的东西,恰恰是事情的源头和终点。人为意义活着,意义问题不解决,生活终将是一个无处安放的过程。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正是教育的意义问题。

  

  我们总是一边做教育,一边在寻找教育的意义。如果有人言之凿凿地告诉大家,他知道什么是教育,他知道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大家一定非常怀疑。康德说过,在人类发明的艺术中,有两种艺术是最为复杂的,一种是统治的艺术,一种就是教育的艺术。教育的艺术为什么复杂?因为即便在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上,人们至今都是各有各的说法。

  

  我们是为着教育的意义而在做教育,但是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教育的意义。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教育,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做着教育。这就是教育的悖论。

  

  幸福的问题同样如此。什么是幸福?我们天天在说幸福,在追寻着幸福,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杨九俊先生这本著作的第一篇第一句话就是,“幸福是个十分美好的词儿”。“幸福”只是个词!我们每天都在追逐一个词吗?我们每天都在为一个词而辛苦劳作吗?我们只是知道“幸福”是个词,但“幸福”是什么,我们不清楚。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却一直在坚持追寻着幸福。这就是幸福的悖论。

  

  教育和幸福有着共同的悖论。我想,这就是杨九俊先生把“幸福”和“教育”放在一起的原因。我们为什么做教育?因为我们想把教育变好。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就是幸福教育。什么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教育力量的源泉

  

  幸福教育是什么样子?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教育生活如何继续?教育的力量从哪里来?那就是给出一种答案。

  

  教育是什么、幸福是什么,这是理性层面的追问。当理性层面的追问终究没有答案的时候,我们就给出实践的回答。这就是生活的逻辑,也是教育的逻辑,当然也就是教育以及幸福教育力量的源泉。因为有答案,所以我们才会不断前行。如果我们不能实现这种逻辑的转换,就会用空洞的议论作为自己止步不前的借口。杨九俊先生常说,单纯的批判当然不会出错,也很痛快,问题是究竟该怎么做!我们知道幸福的教育是“昂扬向上”的,问题是昂扬向上的教育包含无数可能的“样子”,我们只能创造和经历一种样子。所有的答案不是答案。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答案。给出一种答案,才是教育生活力量的源泉。

  

  杨九俊先生所做的全部努力,大概就是告诉人们,最好的追问就是回答!

  

  在经历了理性考问之后,坚信不移地给出一种答案,这是杨九俊先生教育行走的明显轨迹,也是他在教育领域感染力量、影响力量的源泉所在。“幸福在哪里?”它不应只是一个“词”,而应当展现为“道德力”“参与性”“快乐度”和“成就感”。“人啊人”如何成为“永远的《国际歌》”?它应当让教育“向往未来、回归本真”,应当“让爱润泽儿童的生活”“让儿童享有幸福的智力活动”,应当让儿童具有“幸福能力”。究竟怎么“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应当改进自己在“精神领域”“个人生活领域”“职业生活领域”“公共生活领域”的品质。“到处流淌着奶和蜜”的幸福学校应当做什么?那就是要达成“价值引领的方向感”“全面发展的整全感”“学习过程的幸福感”“人际关系的愉悦感”“专业发展的丰盈感”……这些就是杨九俊先生在第一部分“在场的凝思”中给出的关于幸福、幸福学生、幸福教师、幸福学校的一个答案。

  

  在第二、三部分,杨九俊先生一如既往地从他所确信的“成己成人”的儒家核心价值出发,对地方和学校“变革的奏鸣”,对校长和教师“生命的升腾”给予了热情洋溢的理解和欣赏。他会如数家珍地向你介绍、为你剖析蓬勃实践中的每一个答案、每一个“样子”,用他深沉的同情心、同理心为幸福教育的实践者“送一程、拉一把、托一下”,努力为你展现原本抽象的幸福教育“丰盈、活泼、昂扬、欢乐”的实践样态。经由他的理解和言说,你会深深地觉得,幸福教育不仅是可能的,更是现实的,不仅是勉力的,更是迷人的。

  

  教育实践的一致性

  

  给出答案是幸福教育的必要条件。是不是充分条件?显然不是。因为有答案不等于有好的答案。幸福教育需要的是一个好的答案。

  

  教育实践无非两种形式,即“行走”与“言说”,也就是做与说。两种形式是实践的两个侧面、两种表现。如果说“做”是立功的表现,“说”则是立言的表现。如何判断它们的价值?那就要引入“立德”的维度。教育的行走与言说是不是好的,需要用“德”加以衡量。“德”不仅是个人的内在体认,更有最低的操作性要求。这个最低要求就是所做和所说的一致性。或者说,幸福教育不仅是经过了理性选择的言说和行走,更是具有一致性的言说和行走。所说和所做具有一致性,实践才会产生动人的力量。

  

  阅读杨九俊先生的所说,而不了解他的所做,真的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只要你跟他有所接近,对他有所了解,你就能读到比他的文字更加丰富的东西,你就能更深切地理解他把幸福作为教育彼岸的原因。他在身体力行地走向这个彼岸,他也在充满深情与期待地用语言鼓动身边的人们走向这个彼岸。他知道生活当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但他永远只会在自己的课堂里,在自己的讲台前,在自己的生活中,挥汗如雨地鼓动大家,踩着这些困难与挫折,走向幸福的未来,创造幸福的教育。

  

  作为一个研究者和指导者,他看到了太多的答案,也在努力地校准着这些答案,让关于幸福教育的言说与行走保持基本的一致。

  

  为了更加准确地理解一个作品,解释学有一个基本的路径要求,就是“文本—作者—文本”这样一个循环。在这样的循环当中,文本的意义不断丰盈,读者与作者的生命不断拓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阅读这本著作,更要了解杨九俊先生。(董洪亮)


责任编辑:李盛芳

幸福教育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