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新老力量“谋变” 赓续中国白族文化
2021-01-26 10:10:38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单纯、构图质朴的作品;苍山下,“95后”海归白族少女将白族民间故事以漫画方式重述,用温暖而可爱的笔触传承民族文化……记者近日探访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股新老力量“谋变”,赓续白族文化。


  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一路向北,钻入位于中国西南的横断山峡谷之中,行进至大理便一头撞上海拔4122米的苍山。无法逾越这个高度的水气,化成雨露融入18条溪流,汇至苍山脚下广阔的盆地,形成了高原湖泊洱海。


  “苍山不墨千秋雪,洱海无弦万古琴。”如此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最终孕育出拥有璀璨文化的民族——白族。


  今年87岁的王秉秀是大理“农民画社”最年长的画家,她居住在洱海畔知名旅游胜地双廊。20年前,双廊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王秉秀和众多白族妇女,以腌制梅子、刺绣衣鞋为生,“我们不会用笔,连名字都不会写,从未想过拿起画笔作画。”


  看似与文艺毫无瓜葛的农民,其实深刻着白族艺术基因。“白族生活在诗情画意的山水间,天生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美学。比如他们把周围的美好刺绣在衣服鞋子之上。”白族这一天性被定居双廊的艺术家沈见华所洞察。在沈见华的带领和筹划下,十多位白族老妇人尝试拿起画笔,自然而然地将白族民间艺术形式和日常生活美学潜移默化于绘画之中,用绘画表现白族人的生活文化、民族风情,创作出了一幅幅色彩大胆、构图质朴、耐人寻味的作品。


  “我第一幅作品卖了3000多元。”王秉秀告诉记者。2012年,在北京开展的《双廊白族农民画——北京展》上,她的油画作品《白族服装》被收藏家以1.5万元买走。如今,王秉秀作品售价为5000至10000多元一幅。


  从农民转变画家,将生活变成艺术,白族老人们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更唤醒了她们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王秉秀说,“我这些年不断收徒弟,一般是五六十岁的妇女,最近还有30多岁的年轻人。把白族生活画成画,展现给外面的人,我每天活得很开心。”


  与双廊隔洱海相望,喜洲镇坐落在苍山脚下。1996年出生的白族少女杨冬儿在此组建“洪荒动漫”团队,就地取材绘制了漫画故事《苍山小册子》。


  这是一本温暖而可爱的漫画,以珍稀保护动物小熊猫为原型的精灵“元元”,以苍山雪作为原型的白族少女“雪灵”,以大理古城为原型的守护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精灵“匠先生”……这些大理自然、文化中的“特产”,作为角色走进了《苍山小册子》。杨冬儿说,“他们一同演绎了一个寻找自己沉睡的伙伴,互相帮助,互相守护的故事。”


  杨冬儿17岁到美国学习,后来又进入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学习媒体艺术与制作专业。期间,她介绍自己时说,“我叫杨冬儿,是中国人,同时,我也是白族。我为我们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


  “我好像只知道我自己是白族,可对白族的文化知之甚少。”当时,杨冬儿在心里蹦出疑问,“我是谁?白族,对我意味着什么?”对本民族文化的探索和思考一直贯穿着她之后的学习历程。


  2016年,杨冬儿归回大理,真正走进白族文化生活,潜心创作《苍山小册子》。从故事连载到网络漫画连载再到漫画单行本出版发行,《苍山小册子》里凝聚了当代白族青年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不懈探索和高远情怀。


  白族文化既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又融合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得白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家沈见华说,“如今,白族老老少少自觉的传承意识和传承实践,将是白族文化赓续的源泉和动力。”(完)


责任编辑:王浩宇

白族

传承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