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频内容的生产成本及传播成本正在降低,生产参与者和传播范围的扩大,共同推动视频内容生产的供给端繁荣。那么,视频内容的发展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上下游合作模式、产业链各环节商业模式有何策略?视频内容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路径又有哪些前瞻?近日,由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视频内容全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给出了参考答案。
注意力向垂类爆款发散
经过在线视频平台商业模式从广告向付费大规模快速迭代,行业以内容付费为重心的模式整体基本成形。在此大基调下,《报告》认为,用户注意力分化、发散。在Video Tracker统计的月独立设备数大于10万的影视综节目中可以看到,TOP10月均播放量占比由2019年第一季度的33.4%下降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14.6%,而在TOP300之外的节目播放量占比从月均总播放量的27.9%攀升至46.7%,垂直化优质内容的接受度提升明显。
同时,头部热门平均豆瓣评分的提升,一方面反映了用户需求促使头部内容的制作水平不断提升,内容质量与其带来的流量价值更加匹配;另一方面也说明技术的不断应用,提升了内容与用户偏好及需求的匹配度,从而使得头部内容的用户认可度更高。
海内外内容合作不断升温
User Tracker数据显示,从2019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我国在线视频移动端渗透率维持在75%以上,短视频渗透率从65.4%上涨至74.3%;同时,同期在线视频与短视频保有较高的重合度。《报告》认为,这体现了当下用户视频内容消费个体兴趣的多样化。繁荣的视频内容消费下,用户不断泛化,庞大的用户基数使群体内画像不再有单一的“主流人群”,而是从消费端驱动视频内容的垂直化发展,并进一步反馈供给。
我国相关政策要求,厂商通过互联网连接电视或机顶盒向电视机终端用户提供视听节目服务,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即“互联网电视牌照”。截至目前,国内OTT牌照服务商共有7家,它们作为“中间人”角色,通过视频内容生产商获取影视内容版权和垂直化内容播放授权,在终端生产上与电视机硬件制造商和机顶盒制造商等合作,将牌照内置于硬件产品中,用户即可通过终端产品直接收看多渠道、多品类的互联网电视内容。
《报告》显示,随着国内观众版权与付费意识的逐渐增强,正版内容的市场地位不断上升,加之国家版权局对盗版的持续打击,也推进了海内外双方在正版内容零时差规则内引入的意向,此逻辑同样适用于电影。同时,国内渠道方的规模化与视频内容及形式的拓宽,亦使海内外内容合作的广度与紧密度不断提升,国际化成为趋势。
产业链整体盈利能力可期
视听行业直接受益于5G商用背景下带来的大带宽、低时延、广覆盖、多连接等特性,有望助力超高清视频、VR技术快速规模落地。《报告》分析认为,迭代原有内容形式并催生新消费场景,预计全产业链将打开新市场空间。同时,5G环境下的视频内容消费亦对平台的技术及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行业将迎来“内容+技术”双核驱动时代。除此之外,5G和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形成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内容生产降本增效,提高产业链整体盈利能力。
对于当前视频内容全产业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报告》认为,视频内容的变现效率整体低下与可控性低是长期困扰行业的问题。随着视频平台连接受众规模扩大,产业链把控力的持续增强,及其整体对内容付费模式的有效探索,定调了视频内容行业以2C为主的分发思路,并随着用户整体内容付费习惯的持续养成,给予了行业提升内容变现效率新的动能。通过精准化受众定位及系统化内容品控的持续深化,将有助于个体用户对内容付费意愿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工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亦将持续增进内容的稳定供给及成本控制,持续积攒圈层受众,进而为催生更为先进的分发模式提供基石。(记者李雪昆)
视频
艺术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