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舞台艺术“云演播”的更多可能性
2021-04-25 10:05:09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演出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而基于互联网开辟的“云剧场”“云演出”等“云演播”形式,则为舞台艺术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众多演出机构试水线上,“线上线下”融合共生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仍在困扰着广大从业者,诸如剧场开放,“云演播”如何保持热度?线上演出如何打造成熟的盈利模式?线上演艺内容的版权问题又该如何处理?


  版权是线上演出的核心资源


  线上演出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受到关注,只不过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国有院团以及各大演出机构开始进一步探索演出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观演模式。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包括国家大剧院、北京人艺、保利剧院等演出单位,都将多部经典剧作放在官方平台上免费播出,一些网络平台也购买了正版版权播放资源,平台用户可以在线观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演艺单位专门制作出全新的“云演出”。这些线上演出大多数以公益、免费的形式提供给观众,满足了观众足不出户欣赏舞台艺术的要求。


  把演出搬到线上,播放内容的版权是最核心的资源。如何保护好版权,让艺术创作者在作品传播中获得商业价值,是“云演播”面临的难题,也是业内人士试水线上之初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宋官林提出,线上演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尤其是以版权为代表的相关法律问题的处理,是线上演出发展应注意的首要问题。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观众通过官方渠道在线欣赏到一系列商业演出作品,其中不乏一些绝版的高清演出视频。参与线上放映项目的演出机构均表示,这些演出视频都是经过版权方或艺术家本人授权播放的,内容上线前,会严格把控版权相关事宜,避免出现版权争议。


  但是记者也注意到,随着“云演出”的发展,直播、视频平台与演出机构的版权纠纷增多,同时直播平台不正当竞争案件偶有发生。近期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演出行业法治发展年度报告》(简称《报告》)中提到,一些剧团版权保护意识不强,为了实现创收,部分作品未与视频播放平台提前约定演出版权归属或演出内容侵权的处理,导致版权问题频发。除此以外,由于线上演出数量增加,导致直播平台之间竞争加大,优质IP或具有一定流量的优质内容成为直播或视频平台竞争的核心,一些平台对未得到授权的演出进行直播或广泛宣传,导致被授权平台利益受损,这不仅会侵害相关主体的著作权,同时将严重影响演出行业公平竞争的生态环境。


  如今,多个与演出行业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出台、施行,对演出行业的未来发展框定了制度方向。更出现一些依托技术实现数字版权保护的公司,为行业解决版权难题。像数字版权的一站式保护技术,能够在全网进行检测,追踪内容被传播、被点击、消费的全记录过程。一旦内容被侵权盗版,链上所有的记录在司法端具有效力。并且,通过演出内容的授权、智能合约的记录,还可以把从上游到中游、下游全产业链参与方之间的协同条件都约定下来,很好地保护整个产业链上的各方权益。


  赋予版权多元价值


  有力的版权保护为实现线上演出作品的版权价值奠定了基础。然而,尽管线上演出成为行业的有力补充,但免费或者低价的收费模式以及仅依赖有限的直播打赏,无形之中增加了“云演播”的盈利难度。业内普遍认为,虽然在目前看来,刚刚起步的线上演出需要更多地传播,但引导付费的探索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曾任院团负责人的宋官林,2019年便尝试将演出与直播结合,扩大传播影响力。当时基于商业的考量与一些短视频平台进行的版权合作,为线下演出带来了更多线上关注度,并促进了票房的提升。这也让他对版权问题以及线上盈利模式有了一些思考。“演艺版权运营,授权线上播出是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将演出的背景、台前幕后的介绍更多通过线上呈现出来。”在宋官林看来,线上演出版权运营同样重要。


  然而对于缺乏自有演出院团的国内剧院来说,原创作品和IP的不足令线上发展更为困难。线上播放需要跟版权方沟通版权合作,这就增加了时间成本和演出成本。因此,如何丰富线上内容,成为剧场运营方思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除了将版权作品放在线上之外,充分发挥互联网不同平台的优势,将自身资源全新组合,进行二次创作,成为一些剧场试水线上的拓展模式。2020年,江苏大剧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推出“云剧场”“云演出”“云艺术”“云课堂”等产品,在抖音、快手、B站以及喜马拉雅开设了内容号,把曾经演出过的音乐会音频以及拥有版权的几十部完整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半年时间获得了1.1万粉丝量。同时,捕捉艺术家演出前后的状态、采访视频等,打造“江苏大剧院×艺术家”系列视频;通过面向全网征集演奏家演奏的视频录像,策划编排线上主题音乐会,拉近了观众与剧院的距离。此外有的剧院通过高质量的艺术内容传播和艺术知识普及服务,逐渐将线上课堂打造成付费模式,而观众也愿意为线上艺术付费。


  一旦线上演出的品牌价值形成,广告商和品牌方就会主动加入。2020年,联合网络视频平台推出线上“宅草莓”音乐节,虽然初次试水线上,但围绕“草莓音乐节”这一成熟IP,线上音乐会吸引了数十万乐迷观看。摩登天空副总裁沈玥表示,这一线上音乐会采用的是平台内容采买、双方联合制作的模式。在这个机制下,平台可通过付费会员等其他手段变现。约百分之八九十的用户是免费用户,这部分成本通过招商和广告来覆盖。


  行业直面“线上”新挑战


  线上“云演播”到底是用来吸引流量的内容噱头,还是会形成颠覆传统行业的产业模式?不仅演出行业在思考新的产品形式、用户体验与商业模式,长短视频平台、网络音乐平台也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线上演出业务。尽管目前还未形成固定且成熟的商业模式,但是技术驱动用户体验创新和用户付费习惯培养,已成为各个平台线上演出布局的方向。


  如腾讯视频将以往的单点付费业务升级为“云首发”,依托技术将线下内容线上化,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为观众提供更高清、多视角、沉浸感强的内容。大麦和优酷去年5月推出“平行麦现场”演出内容厂牌,立足于将音乐、剧场等各类演出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打造高品质在线演出模式。去年4月,网易云音乐推出“点亮现场行动”,首次试水音乐演出付费直播,随后的多场线上演唱会也在探索多档位票价解锁不同权益等变现形式。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去年3月宣布推出全景音乐现场娱乐品牌TME live,分为“线下筹办+线上直播”与纯线上呈现两种形式,并面向粉丝推出在线售票、虚拟打赏、粉丝互动空间等功能。


  艾媒咨询关于观看线上演出原因调查的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不便出门,在线音乐成为主要消遣娱乐方式,线上直播体验好、互动丰富是主要原因。此外,超六成的受访者表示更喜欢与朋友一起约定观看,线上演出社交属性强。超过五成的受访者会因为第一次的付费性在线演出观察体验不佳,而选择放弃此后的付费观看在线演出。


  为此,分析人士强调,优质内容和演出质量成为在线演出吸引和留存用户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对用户付费观看习惯的培养,在不断提高用户付费模式的接受度,而付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促进演出质量。记者于帆


责任编辑:白静

舞台艺术

云演播

可能性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