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滨江风光“搬”进美术馆,建筑阅读还有这种“打开”方式
2021-04-25 10:12:23
文章来源
文汇报


  滨江风景“搬”进美术馆是怎样的体验?阅读城市建筑还有哪种“打开”方式?如今,艺术已与我们的城市日常生活空间、建筑空间、设计空间联合在一起,“混搭”出更丰富多元的城市空间美学。


  融合建筑、艺术、音乐的“逝者如斯”跨界展览,在黄浦江畔滨江上的“边园”与APSMUSEUM同期启幕,杨浦滨江百年工业遗存与陆家嘴的现代繁华以交互的方式贯通。建筑师柳亦春、艺术家邱岸雄、作曲家金望同步创作的沉浸式公共交互装置,在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看来,这种城与人的互动,讲述了空间和时间的关系,“将现有的江边影像与艺术家作品互相感应,形成此在和彼在的关联。”



  作为龙美术馆西岸馆、艺仓美术馆的设计者,柳亦春近年来参与了上海黄浦江沿岸一系列工业遗址改造项目。回望几年前来到位于杨浦滨江运煤码头遗址仅残留下的一堵长墙下,他受委托将其改造为单坡屋顶的长廊空间,边园成为城市生活中一处重新焕发活力的日常公共空间。


  遥相呼应的是,步入长长的廊道,“边园”滨江场景同步投影在美术馆的一面长墙和长屏上。柳亦春以抽象的方式重构了江边的现实空间,邱岸雄的创作则通过一系列逐渐悬浮失重的人与物,赋予了观看城市日常之景的另一视角。穿梭和停留在白色流苏细线中的观众,可在三个不同地点听到黄浦江汽笛声、鸟叫声以及浪潮的声音。




  “有时候,互联网建构了一个失重的世界,不仅是生活的失重,也影响了对时间的感受失去了重量,碎片化的信息打碎了时间的连贯性,似乎在网络社会里越短暂而刺激的信息越有效,这是值得警醒的。”邱岸雄说。今年6月,“边园”分会场将移师秦皇岛阿那亚孤独图书馆,届时面对大海讲述“一城一故事”,未来还会陆续展开巡展。



  此前,这处美术馆里就曾“生长”出艺术快闪书店,汇聚艺术、建筑、设计等主题的图书,由上海新华传媒旗下新华书店与展方合作,助力城市艺术空间的培育壮大。恰如欣稚锋艺术机构创始人汪斌所说,APSMUSEUM不断寻找、搭建和展示彼此相互融合的“空间”可能性,试图延展出更多元的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公共文化空间。


责任编辑:白静

风光

建筑

阅读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