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当党史遇见艺术,在“曙光”中与历史对话
2021-05-18 09:27:44
文章来源
文汇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何让党史学习入脑入心?眼下正在毛麻仓库热展的“曙光——红色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它集结上海的文艺力量,以多样化的艺术语言述说百年党史,让人们在浓郁的艺术气息中与历史对话,堪称一堂生动的文艺党课。


  5月17日下午,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纪念馆把联组学习会搬进了展览现场。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过多次重要会议都是在上海召开的。特别是在建党初期,除三大在广州召开外,其他三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即一大、二大、四大都选择上海为会址。在展厅二层的“东方破晓”板块,囊括绘画、书法、麦秸画、微雕、剪纸、摄影等艺术形式表现形式的22幅作品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党的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及其中的革命故事,是本次展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微雕工艺大师黄根宝用微缩工艺呈现的中共一大会址以小见大、惟妙惟肖,仿佛还原了一百年前的那场重要会议现场,技法之精湛令观者无不折服。版画家金祥龙融合了石库门、南湖红船、梧桐树等元素来表现中共一大会址。作品耗时四个月,小稿画了四、五次,大稿画了三张,最终呈现的这张12色的版画进行了反复印刷。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召开的中共二大,通过了我党第一部党章。青年美术家陈迪用油画的形式展现了在辅德里625号举行的会议场景。说起党章,不得不提起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的保护者张人亚,这位党龄与共产党同龄的年轻人为了保护党的文件和资料,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上海之后回到老家,与父亲合计“不孝儿在外亡故”的假消息,并修筑衣冠冢将文件和资料秘密藏了起来,这才有了如今现存最早的党章。展厅内一幅由美术家范亦彬创作的国画人物像将张人亚带着党的重要文件回到宁波老家的场景描绘了出来,颇具现场感。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宝兴路广吉里召开。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为随后出现的革命新高潮做了思想上、理论上和政策上的准备。展厅内艺术家用国画和剪纸等传统艺术手法再现了一个个珍贵的历史画面,为百年党史留下“红色”剪影。上海美协副主席李磊的巨幅油画作品融合了新青年、马克思、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等多种意象,描绘了从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渔阳里成立到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的召开,一代代共产党人在这座城市战斗并迎来解放与和平的“红色印迹”。


  “我们和创作这些反映建党主题艺术作品的艺术家一样,都是党史的讲述者。”参与联组学习的年轻讲解员们纷纷表示,从当天的学史活动中收获了满满的精神力量,未来,会更加努力讲好党的故事,彰显党的初心,守护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



  》》》链接:重点美术作品创作谈


  深受启迪、震撼的不只是观众,还有本次展览388件展品的252位创作者。他们表示,这次的创作让他们重新走进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动人故事。


  1.作品:《求索》


  作者:贺兰山、宗锡涛、李鹏、齐然、李忠印、叶旭勇、张柯、宫正、孙杨


  类别:中国画


  尺寸:200x1000cm


  创作体会:上个世纪1919年到1920年的赴法勤工俭学活动在当时的背景下意义非凡,大批青年学子怀揣梦想与爱国情怀前往法国,渴望学成归国改造社会。我们创作团队将这一题材放置到更宏大的场景之中,并未拘泥于某次登船出发的场景。画面中十五个青年学子形象是根据其在法国的真实留影创作的,我们采取绣像的方式,将他们意气风发的形象布呈在十米长卷之内。长卷两段背景是赴法客轮,分别寓意出发与到达,中间背景是带有后期曝光的“赴法俭学会”字样的集体照,这使主题一目了然。前面的人物以新鲜墨汁为主,加上写实的手法使人物栩栩如生。后面的背景采用了宿墨青墨并压低深度,营造照片感和历史沧桑感。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这幅作品在当时学子出发的秦皇岛路码头得以首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而对我们九位青年艺术家而言,能有幸携手共同创作这幅反映当时青年学子为报效祖国纷纷赴法深造的作品,更是亲历了一次深刻而有意义的的党史教育课,也让我们有机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献上一份诚挚的贺礼。



  2.作品:《中共一大会址》


  作者:金祥龙


  类别:版画


  尺寸:160x121cm


  创作体会:《中共一大会址》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特别创作的现实主义主题作品。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李达、李汉俊、毛泽东等,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此,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石库门里,简称中共一大会址。作品以上海石库门建筑、梧桐树、十三位出席代表的头像和红船组成画面,画面中下方石库门和上方红船是红色的上下呼应,也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最后一天移至嘉兴南湖。中间十三位一大代表崇高的集体形象所凝聚的精神力量,也画面中中心和画眼。从颜色的设置上,采用了红色、金黄的暖色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地和红色源头。



  3.作品:《浴火新生·上海解放组画之四——突破外围》《浴火新生·上海解放组画之四——欢庆解放》(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作者:姚尔畅徐坤吴继锋胡冰胡伟顾嘉楷顾子牛周泽宁


  类型:油画


  尺寸:200x350cm


  创作体会:油画《突破外围》和《欢庆解放》是《浴火新生-上海解放系列组画》中的两幅,作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该系列油画首次尝试以全景式的史诗性场面表现上海解放这一历史题材,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师生集体创作。《突破外围》表现的是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的国民党防线发起冲锋的场面,用浓重的色调和激烈的战争气氛,烘托出战士们不怕牺牲,压倒一切的豪迈气势。《欢庆解放》则以外滩黄浦江畔历史建筑群为背景,通过波澜壮阔的游行队伍来表现上海人民欢庆解放,画面用饱满热烈的暖色调来象征着上海这座英雄的城市浴火涅槃,迎来了新生。




  4.作品:《沪上工人运动》


  作者:蒋铁骊


  类别:雕塑


  尺寸:130x300x75cm


  创作体会:建党百年之际,上海工人阶级革命历史成为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我也用雕塑的艺术方式表现这一重要历史题材。作品的主体形象是工人,群情激昂地与敌人进行着革命斗争,显现出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作品艺术表现形式和主题氛围得到了非常良好的结合,创作中采用了高浮雕、低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雕塑艺术语言,众多人物关系在艺术表现上错落有致、主次分明,主体形象得以突出,同时也强有力的营造出主题氛围,这次创作是我艺术经历中一次非常难得的考验。



  5.作品:《左联英烈魂》


  作者:于洋


  类型:雕塑


  尺寸:120x150x100cm


  创作体会:建党百年的主题雕塑创作中,“左联五烈士”的革命先烈事迹深深触动了我,五位烈士是“革命文学”的代表,他们牺牲后,鲁迅写下:“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悲愤诗句。在雕塑小稿的创作过程与终稿的放大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先辈们的伟大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学成就,他们都是青年文秀,人生虽然短暂,但在黑暗的历史时期涌现出年轻人沸腾的热血,谱写了光辉的革命文学的历史篇章,成为了中国文坛中的一支新锐力量,积极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初期发展。



  6.作品:《龙华24烈士》


  作者:李乾煜


  类型:雕塑


  尺寸:220x400x120cm


  创作体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成长在红旗下,经历了改革开放时代翻天覆地巨变,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过程。现在能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为党庆献上一份崇敬之意,感到澎湃激昂。之前我曾在中学课本上读过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拿到这个命题后又去仔细研究了龙华24烈士的生平和事迹,这么多芳华、豆蔻、英发之年的鲜活生命就这样被无情地野蛮地剥夺,我再次感到无比震惊和痛心。在我脑海里瞬间定格了一个镜头——烈士在血雨腥风中宁死不屈。我大年初二开始制作,历时三个月,创作过程中我对人物设定、人物关系、当时场景进行沉浸式想象,力图通过烈士对理想的忠贞和对敌人的抗争对比来体现出敌人的暴虐无道和烈士的英勇正义。正因为定格的是鲜活年轻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更会带来惋惜无限的情感遐想:“假如这群青年才俊还在人间......”这种对烈士牺牲背后的遐想空间和张力正是我这次表现的核心所在,紧扣这点,我的整个制作过程澎湃激昂、一气呵成。


 


  7、作品:《茅盾创作<子夜>》


  作者:王伟民


  类型:水彩粉画


  尺寸:130x200cm


  创作体会:从1927年到1949年,茅盾创作的作品记录了当时中国政治风云变幻和时势变迁。《子夜》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因此我围绕这个题材进行了此次创作。这幅作品由三幅组成,中间这幅以茅盾本人为主体,桌面上放着手稿《夕阳》(完稿后改名为《子夜》)。茅盾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很早就认识到能够拯救中国的是无产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只有劳动人民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30年代正值帝国主义殖民时期,整个中国笼罩在一片灰暗的气氛中,所以我将作品定位在暗调。作品中随风飘摇的白色窗帘象征着30年代旧上海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印鉴了茅盾当时的怀着这种心境坐在上海家里书桌前完成这次创作,左边画面中高大的外滩建筑是当时上海的标识,与左下角一个资本家夜行背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象征着当时资本家的穷途末路,同时也与《子夜》本身故事形成呼应;右边这幅中的细节则是对茅盾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做贡献的侧写,由此整个画面形成一种鲜明的呼应和对比。


 


  8、作品:《龙潭三杰-钱壮飞》


  作者:胡继宁


  类别:油画


  尺寸:155x200cm


  创作体会:龙潭三杰之一钱壮飞是中共党史上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在顾顺章叛变影响到中共中央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沉着冷静、从容不迫,设法及时将密电告知中央,中共中央机关因此得以安全转移。这幅创作选取了钱壮飞截获武汉发给徐恩曾六封密电之时的场景,着重塑造与刻画了主题人物钱壮飞截获绝密电文之后的做重大抉择的时刻。办公桌前的钱壮飞手握电文来回踱步,作为打入敌人内部的特工身份与特殊使命,主题人物外表冷静刚毅,内心世界却汹涌澎湃,反复思量才能作出正确判断;窗帘半掩,办公桌上的物件,以及室内环境昏暗的色调与光线更加烘托出主题氛围!



  9、作品:《中国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烈士》《愤怒的工友》


  作者:奚文渊、恽甫铭


  类别:中国画


  尺寸:150X150cm;180x280cm


  创作体会:说来也巧,这次参展的两幅作品和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有关。我是老三届学生,1968年分配进了纺织局毛麻系统位于杨浦滨江的工厂,这个工厂的前生就是英商怡和纱厂,是中国最早产业工人诞生的地方。《中国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烈士》是我和恽甫铭(恽代英后人)一起合作的作品,画中的主人公恽代英就是在怡和纱厂门口被捕的。第二张《愤怒的工友》则直接取材于解放前纺织工人的革命斗争史,我以雕塑般的手法,浓重饱满的笔触塑造了反抗压迫的纺织女工、机修工、杠棒工以及童工等一系列形象,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诞生在上海,因为上海有最典型意义上的工人阶级。百年过去,昔日的怡和纱厂,如今已成为上海时尚地表之一的渔人码头,毛麻仓库也成了今天举行画展的展厅,真是天地巨变,沧海桑田!



  10、作品:《陈独秀父子》


  作者:李勇智、孔超


  类别:中国画


  尺寸:180x194cm


  创作体会: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是我创作的主要动力。作品以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三人为主体,以杂志编辑部为场景,尽可能真实的再现《新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办之伊始的情景。为搜集资料,我实地探访了上海南昌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在创作过程中,我以写实性造型、简洁的线条和色块处理营构画面,力求对人物形象、道具的真实还原,以达到对彼时的历史场景和人文景观的观照。


责任编辑:白静

党史

艺术

历史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