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红色歌剧《江姐》上海复排公演
2021-06-09 10:15:51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红梅赞”“绣红旗”……当耳熟能详的旋律响起,铿锵坚韧的唱词迸出,红色经典歌剧《江姐》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血雨腥风的重庆解放前夜……黑暗与光明交织着,人们的内心也在悲愤与期盼中煎熬着。

  

  记者7日获悉,复排复演的歌剧《江姐》连演三天吸引了各界民众的目光。

  

  民族歌剧《江姐》改编自小说《红岩》,生动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夕,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真实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满怀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的共产党人形象,以江竹筠为原型的江姐便是其中的主要人物。

  

  “我永远是党的女儿,我的心永远和母亲在一道;能把青春献给党,正是我无上的荣耀”,经典唱段颂出了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歌剧《江姐》共有七场,完整表现了江姐深入敌后开展革命运动、痛失爱人、不幸被捕再到狱中奋勇抗争的光辉历程。

  

  “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请代我把孩子来照料,告诉他胜利得来不容易,别把这战斗的年月轻忘掉,告诉他当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即将慷慨就义的江姐与狱友深情告别,唱出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社会的憧憬,对新一代的期望。

  

  据了解,2011年,华东师大歌剧实验中心创排歌剧《江姐》,在上海大剧院公演。2019年复排并登台美琪大戏院。今年,华东师大歌剧实验中心师生第三度排演这一红色经典,集结青年之声,歌颂以江姐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革命事迹,力求让红岩精神历久弥新,在新时代生生不息。

  

  提及三次排演歌剧《江姐》的经历,华东师大歌剧实验中心负责人、艺术总监曹金教授介绍:“《江姐》是中国当代歌剧领域值得骄傲的作品。它代表了1958年至1964年间中国歌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该剧中角色声部齐全,人物形象鲜明,戏剧情节感人至深,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排演,并能引起不同年龄观众的共鸣,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在聆听经典的过程中与最纯真的灵魂对话,获得滋养与感动。”

  

  曹金教授认为,《江姐》不仅在传递着革命信仰,也表现了华东师大作为“双一流”高等学府的优雅气质和学校音乐教育的丰硕成果。

  

  第三次出演“江姐”一角的音乐学院教师许洁7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年后,当我自己也成为了母亲,更能体会江姐作为一位母亲内心柔软的一面。在第一代‘江姐’任桂珍老师、第三代‘江姐’江燕燕老师的言传身教和‘白玉兰’戏剧表演奖、本次歌剧总导演岳彩富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江姐的人物形象有了全新理解,希望这光辉的品格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

  

  饰演“双枪老太婆”的“90后”学生夏青说:“整部歌剧中人物情感的感受与表达是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长大的学生们难以把握的,我们观看电影、阅读相关书籍、听红岩讲座,去感受、体会那个战争年代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

  

  华东师大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老师汪琦觉得“每一个音符都轻扣我的心扉,剧中江姐经受住种种酷刑,宁死不屈的经典形象和情节已经深深刻在我的心中”。吴爱芬老师认为,重温歌剧《江姐》别具意义,“我们要继承与发扬江姐傲雪红梅的坚毅品格,将她作为一种民族基因永远流传下去”。 (记者 陈静)


责任编辑:于宏

歌剧

江姐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