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用新技术让舞台艺术表现方式更丰富
2021-06-15 09:57:09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艺演出在互联网上开辟出新的天地,线上“演播”成为新潮的演艺样态。但不得不说,这种形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线上呈现与传统电视台录播的区别不大,用户仅限于在网上通过现场的几个固定机位观看演出。

  

  剧场演出的独特魅力是观演一致的环境。当观众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时,可以更加专注地接收演员、舞美、灯光、音乐等剧场信息,沉浸感强;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没有隔阂,甚至可以四目相对,产生高度情感共鸣。线上演出如果仅仅是对舞台的简单录像,就不能让观众获得更多、感受更多,还会损失剧场里的氛围感与共情性。

  

  线下演出可以进行创造性的线上转化吗?答案是肯定的。线上演出其实也有独特优势。首先,互联网可容纳的观众数量远超线下剧场,而且不受座席位置限制。其次,线上演出能够承载线下剧场难以呈现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在线下容易被观众忽略。故事详细的背景介绍、演出前的后台准备、演出时演员的面部特写、道具与服装的细节等,这些都可以在屏幕上进行高清呈现。另外,线下演出进行线上转化时,诸多影视表现手法可以运用于其中,让屏幕前的观众有着新的观赏体验。例如,在一场演出中,舞蹈演员惊艳亮相,他们的肢体动作呈现极致美感,但往往只有一瞬间,观众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湖南卫视《舞蹈风暴2》节目运用360度影像、140台摄像机定格舞者的高光时刻,让观众得以全方位感受舞者之美和舞蹈艺术魅力,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

  

  线上与线下各有所长,不能说线上演出可以取代线下演出,也不能说线下演出不需要做线上转化。传统的剧场观众已经养成现场观看的习惯,并不会因为有了线上演出而不再进入剧场。相反,线上演出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迅速提升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舞台艺术作品,从而带动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线上线下演出应该各展所长,特别是相较于线下演出,线上演出要进行差异化呈现。例如,通过镜头语言进行二次创作时,影像导演要在准确把握作品故事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对整体演出的时长、节奏、镜头等作出调整,进而与舞台导演、演员共同完成一部“新”作品。在这方面,一些国际院团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用镜头语言重构舞台剧经典作品。拍摄过程中,导演会选取剧院最佳观赏视角,把整台剧甚至幕间休息和谢幕都涵盖其中,给观众一种置身剧场的感觉;而拍摄镜头的切换,既能把握舞台整体面貌,也能清晰捕捉到演员的表情、举止,从而放大情绪点,充分展现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和角色魅力,让观众感受另一维度的舞台之美。当前,国内戏剧也有类似尝试。甚至有从业者认为,视频影像或将成为未来戏剧观看的重要途径。

  

  新技术的应用,打开了更多观看方式:用户可以选择多视角观看同一场演出,观看变得更加自由;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让用户置身舞台之上,演员就在观众身旁;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让演员与虚拟角色、场景等完美结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运用了诸多新技术,歌曲《瑞雪平安图》中,3D雪花将舞台装扮成玉树琼花的世界,武术《天地英雄》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山水自然融入武术场景,展现中华武术之美。今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年度考核演出《舞上春》在互联网上播出,线上观众可以更加便捷地欣赏国家艺术院团的高水平演出,体验自由视角、4K多视角、8K虚拟现实超高清拍摄作品。另外,多角度镜头对不同演职人员进行跟踪拍摄,将专业艺术院团、专业舞蹈演员的日常工作与训练过程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普通观众体验这些演职人员在华丽舞台幕后和观众热烈掌声背后的不懈努力。借力科技,剧场演出的表现方式得到极大拓展,观众不仅拥有了新体验,作品也获得持续的影响力。

  

  技术进步让传统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更丰富,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又会形成新的影像艺术。未来,全息影像、实时建模等都可以成为创作者手中工具。艺术样态将更加多元,线上线下形成互补。(郑甲)


责任编辑:于宏

技术

舞台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