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福达
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是曾经的皇家琉璃之乡,村内至今已有759年历史的皇家琉璃官窑厂,一直为故宫、天安门、天坛公园等古建筑烧制皇家琉璃制品,但在多年前因环保等原因而停产。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为琉璃渠村的重生发展按下了加速键。皇家官窑窑火重燃,不仅将存续乡愁,“烧”出一条非遗传承路,还将续写新篇:老窑厂正在变身集琉璃制品保护性生产、琉璃文化传承推广、文化创意办公于一体的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对外亮相。
修缮重整 古窑换新颜
驱车来到门头沟区,琉璃渠村坐落在永定河西畔,这里不仅有绿水青山也有多彩釉色。初春时节,金隅琉璃文创园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老厂房内外脚手架林立,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和其他工地不大一样的是,这里随处可见各类琉璃瓦制品。
“您看这些琉璃瓦构件,它们是故宫太和殿屋顶檐角的同款‘走兽’!”顺着金隅琉璃文创园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位于园区甬道的琉璃瓦构件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琉璃元素在园区内随处可见,园区保留了原有的16口倒焰窑和1口隧道窑,外观依原状修复,部分供展示的古窑前还有LED屏幕播放着燃烧火焰的影像。走进其中一口古窑,头顶的窑墙还泛着生产时期留下的亮光和燃油痕迹,展台上摆放着手艺人工作场景的展品,展板和投影内容讲述了琉璃窑厂的历史故事。
工作人员介绍,园区打造“泛博物馆”模式,以“琉璃十二境”主题贯穿整体展陈动线,全面展示琉璃文化璀璨历史、制作工艺和千年传承之路。
窑火重燃 留住老手艺
琉璃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更迭、环境的变化,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愈发困难。
为了传承非遗技艺,让老手艺焕发新生,从2019年开始,金隅集团结合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契合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整体布局,对现有厂区进行全新规划,全力打造传承中国琉璃文化历史的创意产业园区标杆项目。曾经因窑火熄灭而遣散的手艺人,再次回到琉璃渠重操旧业,延续古法,为故宫等文物建筑的修缮提供高质量琉璃制品。
“之前烧制时漫天灰尘,人都没法进来,和现在的工作环境没法比!”在宽敞整洁的琉璃生产研发中心,琉璃烧制技艺区级非遗传承人郭立生感慨。在去年,他和多位非遗传承人回到了园区,不仅重拾古法烧制,还常为参观的客人讲述非遗技艺传承的故事。
郭立生介绍,为了留住老手艺,园区恢复了一口素烧窑,并复建了一口釉烧窑,未来将使用传统燃料,配合加装的空气净化和回收设备,在符合北京市环保排放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段,原汁原味恢复古法烧制技艺。
一名工人在电脑前输入指令,由定制托盘支架的搬运机器人精准移动到指定位置,搬运储釉罐和瓦片成品坯——新厂房内看不到多少工人,机器人就能代替人工完成搬运作业,郭立生和其他工匠在一边忙着制模、倒模、上釉等精细活儿。“干了三十多年古法烧制,现在赶上了好时候,不仅环保还有高科技!”郭立生打心眼儿里高兴。
活力业态 打造新空间
“我们还将充分发挥琉璃制品厂官窑的历史地位,借助故宫博物院的优势资源,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做好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打造琉璃文化旅游打卡地。”工作人员介绍,园区将增加琉璃文化讲堂、琉璃制作体验、琉璃文创产品展示等功能,打通文创园与琉璃渠村的历史文化连接。
在隧道窑改造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作业,未来这里将颇有“氛围感”,引入咖啡厅、书店、特色餐饮、展览会议等业态,设置艺术装置,还原窑车进出的工作场景,打造具有琉璃文化风格的艺术空间。
门头沟区精品民宿近年来蓬勃发展,助力旅游消费提档升级。据了解,园区内的琉璃文化民宿也正在建设中,可为游客提供近20间客房。
结合厂区历史风貌,园区将选取空间、结构条件较好的区域为文创企业提供良好的办公场所,市级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赵长安,已留任并继续在园区担任琉璃烧制技艺负责人,负责琉璃生产技艺的把控及文化传承工作,同时在园区设琉璃非遗工作室,作为研究及研学授课基地。此外,园区还将引入皇家琉璃文化研究与保护中心及更多非遗项目,打造非遗聚集地,为非遗文化的活化保护与传承作出贡献。
琉璃古窑
西山永定河
文化带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