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以“扒花”技艺创作的丝绸花纹杯(5月25日摄)。
在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村,一名来自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在瓷器上刻画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41岁的汪丽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被湖州的古陶瓷和丝绸文化吸引,在潞村村的老街上开了一家工作室。她以“釉下青花”的方式将江南山水画上杯盏;用“扒花”技艺将丝绸提花纹化成釉面。“我希望借助瓷器把湖州的文化底蕴表现出来。”汪丽说。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5月25日,汪丽在工作室的窗口独自画瓷。
在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村,一名来自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在瓷器上刻画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41岁的汪丽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被湖州的古陶瓷和丝绸文化吸引,在潞村村的老街上开了一家工作室。她以“釉下青花”的方式将江南山水画上杯盏;用“扒花”技艺将丝绸提花纹化成釉面。“我希望借助瓷器把湖州的文化底蕴表现出来。”汪丽说。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5月25日,汪丽在工作室给客人介绍自己今年刚创作的瓷杯,她用传统的“扒花”技艺将丝绸提花纹烧成了釉面。
在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村,一名来自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在瓷器上刻画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41岁的汪丽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被湖州的古陶瓷和丝绸文化吸引,在潞村村的老街上开了一家工作室。她以“釉下青花”的方式将江南山水画上杯盏;用“扒花”技艺将丝绸提花纹化成釉面。“我希望借助瓷器把湖州的文化底蕴表现出来。”汪丽说。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5月25日,汪丽和丈夫高慧晶在工作室前合影。
在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村,一名来自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在瓷器上刻画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41岁的汪丽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被湖州的古陶瓷和丝绸文化吸引,在潞村村的老街上开了一家工作室。她以“釉下青花”的方式将江南山水画上杯盏;用“扒花”技艺将丝绸提花纹化成釉面。“我希望借助瓷器把湖州的文化底蕴表现出来。”汪丽说。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汪丽以“扒花”技艺创作的丝绸花纹杯(5月25日摄)。
在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村,一名来自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在瓷器上刻画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41岁的汪丽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被湖州的古陶瓷和丝绸文化吸引,在潞村村的老街上开了一家工作室。她以“釉下青花”的方式将江南山水画上杯盏;用“扒花”技艺将丝绸提花纹化成釉面。“我希望借助瓷器把湖州的文化底蕴表现出来。”汪丽说。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5月25日,汪丽在工作室给前来研学的湖州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介绍陶瓷画笔的用法。
在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村,一名来自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在瓷器上刻画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41岁的汪丽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被湖州的古陶瓷和丝绸文化吸引,在潞村村的老街上开了一家工作室。她以“釉下青花”的方式将江南山水画上杯盏;用“扒花”技艺将丝绸提花纹化成釉面。“我希望借助瓷器把湖州的文化底蕴表现出来。”汪丽说。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5月25日,汪丽在瓷坯上以“釉下青花”的方式描绘江南山水。
在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村,一名来自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在瓷器上刻画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41岁的汪丽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被湖州的古陶瓷和丝绸文化吸引,在潞村村的老街上开了一家工作室。她以“釉下青花”的方式将江南山水画上杯盏;用“扒花”技艺将丝绸提花纹化成釉面。“我希望借助瓷器把湖州的文化底蕴表现出来。”汪丽说。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5月25日,汪丽在工作室给前来研学的湖州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介绍拉坯技艺。
在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村,一名来自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在瓷器上刻画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41岁的汪丽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被湖州的古陶瓷和丝绸文化吸引,在潞村村的老街上开了一家工作室。她以“釉下青花”的方式将江南山水画上杯盏;用“扒花”技艺将丝绸提花纹化成釉面。“我希望借助瓷器把湖州的文化底蕴表现出来。”汪丽说。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画笔描绘
瓷上江南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