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涵璐(中)在指导巴拿马留学生刺绣。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摄
府涵璐 指尖经纬绣天下
周建琳
“绣二代”是外界给府涵璐贴上的标签,不过,她正在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标签——成为苏绣文化的推广人。“苏绣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品,它是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符号,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又一扇窗。”府涵璐说。
让苏绣成为一扇窗
苏绣对于府涵璐来说,是满满的童年回忆。幼时,窗边的绷架上,外婆、妈妈总是头也不抬地在穿针引线。小绷架就是府涵璐的儿时“玩伴”,她常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游针走线,长辈手中的针线仿佛具有神奇的力量,能绣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长大后,府涵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苏绣的责任。从学校课堂到苏绣传习所,从中国到法国,从东方到西方,在府涵璐心里,刺绣已成为不同文化间交流的载体,而非一个家族一世一代的单线传承。“母亲那一辈讲纵向的‘传承’,从我开始要去做横向的‘传播’。”
时间回溯到2017年,已留学回国在苏州百年职业学院任教的府涵璐要给留学生上一堂中国文化课。她认真准备了一堂英文苏绣课,把苏州历史文化融入其中,让留学生不仅了解了刺绣,也对苏州这座城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感知。
这堂苏绣课在学校里引起了不小轰动,很受留学生欢迎。有留学生这样说道:“拿起针线时,整个世界好像都安静了,仿佛在进行一场心灵的瑜伽。”
“给留学生们上苏绣文化课,不是为了让他们掌握多少刺绣技法,而是希望让苏绣成为一扇窗。推开这扇窗户,他们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多一分了解。”不久,府涵璐在学院里成立了非遗教研机构——苏绣传习所,开发了成体系的中英双语课程,吸引各国留学生在这里学习苏绣。
渐渐地,府涵璐的中英文苏绣课小有名气,她时常受邀走进各大院校、中小学、社区、博物馆等,学员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法国、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
教学相长,府涵璐的刺绣技艺也日益精湛。2017年9月,她和母亲府向红带着作品参加了在法国里昂举办的中法文化论坛。其间见闻,更给了她将苏绣作为一份事业延续下去的信心。
“我在里昂认识了一对法国老夫妻,他们收藏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绣品。法国结与苏绣中的打籽针一模一样。”这对老夫妻还送给府涵璐许多法国结的图案,这些小小的礼物记录着她与夫妻俩的友谊,他们至今还保持着联系。
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2019年,府涵璐作为总负责人,策划了一场名为“当大运河 遇上塞纳河”的苏作工艺展,分别在苏州和法国尼斯两地展出,展示了苏作工艺的精湛技艺和苏作匠人的风采。那年,府涵璐又一次登上了“中法文化论坛”的舞台。“我希望不管是国际友人还是我们中国的下一代,大家都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苏州、了解苏绣。”府涵璐说。
她坦言,现在愿意从事刺绣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统工艺的传承问题也日渐凸显。要想做好苏绣的传承,必须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一个人或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一起走才能走得更远。”2020年5月,府涵璐回到苏州光福镇窑上村,回到她幼时那个名为“涧里”的自然小村,成立了苏州市吴中区遇涧乡土工艺专业合作社。这是苏州市吴中区第一家民间工艺类的专业合作社,现在已有社员20多人。
苏州人把做刺绣称之为“做生活”,生活因刺绣得以添色,刺绣因生活得以传承,两者相得益彰,彼此成全。这既是吴地女性的美丽情结,也是她们寄托情感的表达方式。然而,物换星移,现如今苏绣越来越多地被高挂在墙头,与生活渐行渐远。
如何让更多绣娘“花开生活中”?府涵璐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她所打造的轻绣森林项目,已被苏州市列入“江南文化品牌项目”。面向未来,这个年轻的姑娘干劲十足,期待满满,“我们将从‘苏绣+时尚’‘苏绣+乡村振兴’等方面着手,让苏绣更多走进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这正是我们这一代手艺人的使命与责任。”
(来源:中国侨网)
指尖经纬
苏绣传承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