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12月31日讯(记者 秦金月)由国家大剧院、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剧院·印象——中央美术学院名家写生创作展”,于12月22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二层北侧空间拉开帷幕。12月30日,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以及参加本次写生活动的中央美术学院各系教师们,共同参观本次展览。
现场写生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式,是艺术家将写生转化为创作的过程,也是艺术家对创作最直接而真挚的表达。在图像时代下,写生对象的现场感和即时性给予了创作者最鲜活的反馈,作品中也凝结了艺术家写生过程中最真诚的情绪与表达。自2007年国家大剧院建院以来,有众多中外艺术家通过不同视觉艺术形式对它进行过描绘。
据悉,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央美名家在剧院内、外空间进行的写生创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大剧院明亮活力的公共空间、安静待演的后台场地和初冬新雨的剧院外景,表达着对国家大剧院建院十五周年的诚挚祝福。
参观活动中,众人通过入口的纪录片一同回顾了写生当日的场景,随后进入到展厅中在每幅作品前驻足欣赏。教师们在介绍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时,纷纷感言:“大剧院是殿堂级建筑,中国文化的至高地”“国家大剧院是可观可赏可游可憩可回味的精神家园”“伴随着北京第一缕阳光,国家大剧院如同北京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活力”“国家大剧院打开了观者对于内部空间的无尽遐想”。
展出作品整体风格既有现场作画的纪实性,也带有艺术创作的表现性,从细节描绘到整体呈现都和谐统一,在空间塑造、光影表现、画面意境、绘画技法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水准。范迪安院长以独特的笔意魅力和大气的写意油画风格,展现了后台的待演状态、演出空间的辉煌与沉静,以及余晖中大剧院融于自然的和谐之美。油画系教师张路江和张义波塑造出剧院外观壳体独特且典雅的整体造型;版画系教师武将围绕玻璃帷幕展现建筑结构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造型学科基础部教师白晓刚将视角着眼于鲜活的艺术氛围和现代都市生活场景;中国画学院教师丘挺则用“墨分五色”来表达空间结构的状态和材质之美。
部分作品旁边还配合屏幕展示写生延时纪录视频,让参观体验更加立体生动。观众们可以通过写生——这场艺术家和自己、和剧院空间、和观众心灵的对话,收获不同的观看体验,感受大剧院建院十五年来的生机与活力,以及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发展面貌。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左)与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右)在范迪安作品前合影(国家大剧院供图 摄影:牛小北)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对此次写生展览给予很高的评价,“国家艺术学府和国家艺术殿堂的紧密合作,让更多公众通过美术作品获得多维的、多重的审美感受。在本次写生活动中,各位教学骨干、艺术名家用心、用情、用力地创作富有现场感的作品,这是用美术的方式来表现这座国家艺术殿堂的一次艺术实践,也将会为大剧院十五周年增添一份光彩。”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表示,“国家大剧院在15年里不断发展,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普及高雅艺术,繁荣中国传统文化。这次,我们通过感受大剧院的现代建筑和艺术发展,在自然风光和社会场景之外,打开了一个新的创作视野;同时从不同角度展示大剧院15年来的变化,为综合性的世界艺术殿堂再添色彩。未来双方将继续探索如何加强合作,推动艺术更好的服务人民、反映时代。”
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首先对中央美术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国家大剧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形成战略合作以来,双方共同策划推出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主题艺术展。大剧院作为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始终为艺术家创作搭建平台,更好展示多元的艺术魅力,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开展多方位的艺术交流合作,为首都文化建设乃至全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3月15日,观众凭国家大剧院参观票即可进入空间参观。
现场写生(国家大剧院供图 摄影:甘源)
现场写生(国家大剧院供图 摄影:甘源)
展览现场(国家大剧院供图 摄影:牛小北)
“剧院·印象——中央美术学院名家写生创作展”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