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紧中小银行与中小微企业间的纽带
2020-04-02 10:03:20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其中对于中小银行着墨颇多。会议决定,要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并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

  

  为什么中小银行在支持中小微企业中占据很重的分量?第一,中小微企业数量大、需求广、需求类型繁多,必须要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方可匹配其金融需求。其中,大银行要服务下沉,中小银行要严守主业、回归本地,政策性银行要发挥独特优势。在整个银行体系中,中小银行与辖内中小微企业距离近、“以小对小”,天然地更适合服务中小微企业,应担起更大的责任。第二,中小银行自身在管理、结构、形态上的特色,决定了它们与中小微企业更加“适配”。中小银行的体制机制较为灵活、决策较快、熟悉本地企业情况、贴近市场,更具备在较短时间内精细化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先天条件。

  

  但是,中小银行也存在资本实力较弱、负债根基不牢、风险偏好较低、御险能力不足等问题,客观上对其支持中小微企业形成掣肘。因此,政策面更需加力,且更具针对性地支持中小银行,激活其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体制机制潜力,系紧两者间的纽带,使中小银行成为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和“输血”的坚实力量。

  

  要系紧两者间的纽带,一方面,应从外源性支持入手。支持中小微企业,中小银行需要来源更广、成本较低的资金。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有助于充实中小银行的“弹药库”,拓宽负债来源,从而扩大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量,并控制资金成本。同样重要的是帮助银行降低成本,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有利于降低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这可以为受到疫情影响、盈利能力减弱的中小银行“解渴”。无论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还是定向降准,都是对中小银行的“定向支持”,有益于提升其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实力和动力。

  

  此外,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客观上高于大型企业,加之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不少中小微企业遭遇了困难,这是银行必须要考虑的风险。要提高中小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风险偏好,根本上应提升中小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这就需要更强的资本实力,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来自中国银行业协会的研究显示,2019年有63家城商行、民营银行进入了银行业核心一级资本净额的前100位,这体现出中小银行系统的资本实力总体向好。但要看到,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仍低于总资产的增速,意味着银行通过利润留存来补充核心资本的能力受到限制,资本补充仍面临着一定压力。因此,政策面应通过永续债等工具,对中小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给予支持。可以看到,2020年以来,银行永续债发行开始提速,永续债获批发行的主体大多为中小银行,已有东莞银行、华融湘江银行、湖州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获批发行累计超过1000亿元永续债。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有助于中小银行优化资本结构,更好地应对目前盈利下滑、内源性资本补充受限等困难,进而提升整体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服务好中小微企业。

  

  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也应从内部管理着手,练好“内功”。应更加重视优化负债结构,摈弃一些依赖短期负债、轻视储蓄基础的发展模式,回到银行业最基本的经营模式上,即重视储户存款,广泛吸收存款,优化负债结构,从而以长期性、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应丰富资本补充工具箱,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增强内源资本补充能力,从而强化自身的资本厚度。

  

  当前,中小微企业经营遇到了压力,中小银行也面临着挑战。我们应当系紧中小银行和中小微企业间的纽带,推动它们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促使实体经济更好发展。


责任编辑:周子章

中小银行

银行

金融服务

银行业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