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的一系列措施,让融资市场供需双方和相关机构倍感振奋。这些措施中专门提到“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更是让不少中小银行吃下了“定心丸”。
相对大型银行来说,中小银行资金成本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与此同时,中小银行却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多数中小银行90%以上的客户均为中小微企业。此次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无疑有助于降低其资金成本,更好服务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实现货币政策传导预期。
业内在对政策出台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存有一丝隐忧。有银行担心,当前一些消费领域出现了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的情况,加上国际贸易受到此次疫情冲击,不少企业选择减产甚至歇业,融资意愿下降。眼下,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受疫情影响已非常明显。
不少银行预计,大概率将出现不良率抬升。以某股份制银行为例,2月份该行一般性贷款仅增加了66亿元,环比1月份少增724亿元。其中,主要萎缩的业务规模是零售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两项业务加在一起规模下降169亿元,环比下降1600亿元。
有关调研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单体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的小微企业影响较大,表现在开工延迟、员工不齐,产业链、原材料中断,销售不畅、租金等固定成本高昂等,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在经营上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这自然会造成企业融资意愿下降。于是,银行便面临有钱放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对此,一方面需要各方形成合力,从消费端想办法、出主意;另一方面,银行要抓住契机,向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进一步拓宽服务面,金融服务要植入各种消费场景,让客户能够实现足不出户,享受到线上优质金融服务。
从中小银行情况来看,此次疫情来袭,一些中小银行暴露出来的抗风险能力不够、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实际上此前一直或多或少地存在。受制于资本实力不强、科研人力不足等诸多因素,中小银行“看天吃饭”的心态较重,对金融科技运用不主动不积极,业务线上化、智能化相对滞后。受疫情影响,业务受到冲击在所难免。
此次国家出台定向降准等相关政策,对中小银行进一步倾斜,中小银行也应抓住机遇,加快转型,提升业务数字化水平,尽量降低疫情对业务的影响。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借鉴业内已有的一些成功经验,建立本地化场景金融生态,拿出自己真正具有特色的产品与服务,全方位引入客流;与各类互联网平台合作,介入各类线上消费场景。在科技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合作。
中小银行
银行
金融科技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