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银行金融业务的加速融合,带动了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银行业转型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在这一轮行业变革大潮中,大型商业银行无论是在科技投入、网点优势、客户基础还是市场响应等方面都要优于中小股份制银行。生态银行以其投入低、获客多、见效快的特点,被众多中小股份制银行所青睐,进而成为其数字化战略的重要选择。而生态银行建设内在逻辑与传统银行经营模式有较大差异,作为一种新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的困境和问题,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快速转型和突破,是当前中小股份制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重大课题。
现实困境:先天不足
在生态银行发展上大型股份制银行通常较为主动,具有网点、客户和技术优势,自建生态平台规模较大,客户活跃度高,例如招商银行(32.510, -0.18, -0.55%)手机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的月活跃用户MAU就高达8100万。而中小股份制银行自身资源有限、基础客户较少、科技能力不足,要想在生态银行战略中抢占一席之地,存在着诸多现实困境和先天不足。
一是物理网点少,服务半径有限。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中小股份制银行物理网点数量处于明显劣势,线下服务客户半径较短,而且对于绝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受监管、资源和人才等条件的限制,线下网点布局已成定局,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快速突破,网点的寡头垄断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客户基础薄弱,零售业务发展掣肘。一直以来,批发和金融市场业务以其体量大、投入低、收益高的特点,成为中小股份制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零售业务通常获得关注较少,资源投入不足,进而导致客户积累较少,基础薄弱。虽然近两年很多银行加大了与BAJT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合作,零售业务收入和利润有所增加,但大多数业务合作银行仅为资金的提供方,核心资产和客户信息并不在中小股份制银行手中。基础客户较少,使得自建生态难以形成规模和影响。
三是核心场景平台少,生态银行建设难度大。中小股份制银行生态银行建设除自建场景投入大、见效慢外,在共建生态场景上也存在一定的劣势。通常头部场景平台偏向于跟大银行合作,一方面其技术实力较强,另一方面产品更完备、合作范围更广。而中小股份制银行不论技术还是产品与大行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与头部场景平台特别是2C端的互联网平台合作难度较大,很难实现卡位。
潜在机遇:后发优势
一是包袱轻。因为没有线下人员和网点的包袱,中小股份制银行走线上生态银行发展之路,能够更便捷,可以轻装上阵、快速转身。随着90后、0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线下网点客户引流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小,这使得中小股份制银行走不依赖线下网点差异化的生态银行发展之路成为了可能。
二是技术壁垒小。生态银行建设技术关键环节是实现场景客户的触达,核心在于将银行二三类账和适合场景特征的线上存贷类产品,通过API等技术手段输出到场景中,实现金融和场景客户的无缝链接,而上述账户体系和风控模式的科技投入并不大,改造难度也不高,技术门槛相对低,大中小银行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使得中小股份制银行走技术轻便化的生态银行之路成为了可能。
三是组织架构敏捷。生态银行强调的是客户的极致体验,客户需求能够得到快速的响应,这对银行技术和组织的敏捷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中小股份制银行体量小,管理半径短,扁平化程度高,建立适合于生态银行发展的共享中台相对而言更容易,总对总的对接效率也会更高,这使得中小股份制银行建立适应场景客户需求变化的敏捷技术和组织架构成为可能。
中小银行
银行
金融市场
生态银行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