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持续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加快推进股权集中托管等工作,进一步严格股东资质审核,强化穿透管理。”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4月22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有效的公司治理被视为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基石,而股权管理更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随着金融监管部门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目前我国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尤其是对股权违法违规的清理整顿成效尤为显著,违法违规股权清理也切实抓住了规范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下一步,中小银行改革工作的重点将围绕优化股东结构、强化“三会一层”规范运行着力开展。
进一步加强股权结构治理
股权结构不规范是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混乱的原因之一。近期,监管机构着力加强对中小银行股权结构治理,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初见成效。
据银保监会披露信息,去年针对股东股权与关联交易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查处了3000多个违规问题,清理了1400多个自然人或者法人代持的股东。
“在多管齐下的监管整治工作下,银行业存量风险已经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处置,包括之前存在重大风险的机构已经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处置,基本上已接近尾声。同时,原来存在缺陷的一些机构也在逐步完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通过加大对股东股权违法违规行为治理力度,中小银行股权结构乱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相关股权重组方案相继出台,涉及的问题股东也正在有序清退。”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表示。
不过,加强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建设仍任重道远。有专家认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股权机构治理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小银行股权规范管理依然是中小银行改革工作的重点。
“之前监管部门已经制定了很多的规则,股权管理、股权托管制度方面的短板已经不断补齐。但从实际执行层面来看,因为涉及很多机构退出或者转让,这部分工作其实还没有完成,后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有序推进。”曾刚表示。
“我国中小银行数量众多,不同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可能有巨大差异,不同地区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也存在区域性差异。因此,中小银行改革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复杂而且缓慢的过程。” 徐承远表示。
差异化监管将创造有利条件
“今年中小银行改革重组工作力度会比较大,特别是进行市场化重组方面的力度和措施会比较多。”曹宇透露,将对中小银行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为其改革重组创造有利条件。
政策部门已为中小银行提供了定向支持,比如中小银行再贷款政策、定向降准政策,这些都将为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创造有利条件。专家认为,为下一步推动改革工作顺利进行,监管部门对中小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十分必要且重要。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难以避免的周期性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逐步显现。从全球看,近年来,主要经济体在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同时,逐步放宽了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减轻小型银行的监管负担。”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实施差异化监管,支持中小银行发挥市场化机制优势。
具体来看,有专家分析认为,监管部门一方面可以为银行进行股东资质核查、资金来源核查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尤其要为中小银行创造一个更好的资本补充外部环境。
“因为现在有些超标的股权面临转让问题,相对来讲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还面临一定的困难。监管部门可以帮助其拓展一些其他的资本工具来补充资本,减少股权转让带来的资本补充压力。”曾刚表示。
除此之外,徐承远建议,针对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点的中小银行相互之间存在的差异,实行更加适合其实际的监管标准。同时,减少对中小银行改革重组的过度行政干预,进一步明确中小银行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减少地方政府等相关机构干预,为中小银行改革重组扫清障碍。
推动解决“形似而神不似”问题
解决中小银行“三会一层”所存在的“形似而神不似”问题是另一项改革重点。专家普遍认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风险事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领域存在着“形似而神不似”问题,一些阻碍公司正常运转的缺陷和深层次问题未完全得到解决,在诸多方面仍需要提升和改善。
“国内银行‘三会一层’的架子已经搭好了,但是‘三会一层’的专业性以及相互的权力制衡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未来要实现‘形似’向‘神似’转化,监管部门还要进一步推动落实对‘三会一层’的监管考核,让公司治理架构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曾刚认为。
此外,有专家认为,中小银行急需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截至目前,相当数量的中小银行尚未建立起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缺乏公正、公开的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评价结果。因此,难以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曾刚表示。
有专家分析认为,在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经营层的薪酬往往与短期经营业绩关联,致使银行经营层过度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银行的长远发展,经营行为短期化。如果同时存在约束不到位的情况,缺乏权力制衡的经营层有较强的动机从事机会主义行为,容易加大银行的潜在风险。
“通常而言,金融风险的暴露存在滞后性。这意味着银行在当下获得的利润往往没有反映出其最终的实际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的激励机制过度强调短期利润,就可能激发管理层和股东过度承担风险,在获取短期高额收益的同时将风险成本推给继任者或社会。”曾刚认为,从这点来看,在银行业的激励机制中,中长期激励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都是常用的手段。
银行
市场化改革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