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打乱了农商银行一季度线下营销、信贷投放、市场拓展等正常节奏,却也让以往看起来规模和利润蒸蒸日上的农商银行,通过疫情危机这面镜子,真正看清自己的短板,认识自己的危情,知道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可放弃的,什么才是支撑农商银行长期发展的核心。尽管疫情更多的是带来负责影响,但经此一役,农商银行若能“免疫”,抗风险能力将获得极大提升。
那么,什么才是支撑农商银行长期发展的核心?
首先,要有自己的品牌美誉度。
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渠道的重创,特别是宅经济这种新型消费类型的强劲发展势头,让农商银行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出意外,疫情结束后,很多农商银行都会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转型,线上渠道将成为农商银行的标配,线上获客将成为农商银行竞相发力的焦点。
硬币总有两面。当所有银行都来到线上,农商银行会面临什么?农商银行的天然优势在线下,这是由农商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和县域经济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县域是很多大中型商业银行深耕不到、深耕不透,或者根本没有深耕、一旦深耕需要付出较高成本的长尾区域,对于很多大中型商业银行而言,想将业务向县域下沉,无论是从定位、优势或是获客渠道,均非易事;另一方面,农商银行能在县域扎根,占有很高市场份额,与其土生土长、对地方资源禀赋和风土人情极为熟悉、与当地百姓血脉相连有关。即便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于县域中老年群体对互联网的质疑和不信任,农商银行仍需重视线下渠道推广,且这也成了农商银行主力客群难以被其他大中型商业银行轻松撼动的天然屏障。
疫情改变了一切。如今,不仅农村中老年人群开始接受并习惯互联网,很多金融业务已学会在线上办理,换言之,农商银行的主力客群正逐渐向线上迁移,而且所有银行都在线上发力营销,在这种情况下,线上优势并不明显的农商银行,将会在原先客群壁垒被打破后,面临越来越大的客户流失风险。
实际上,当所有银行都在线上向县域客户伸出橄榄枝时,县域客户选择哪家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将取决于这家银行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品牌美誉度。农商银行在县域百姓中口碑一向不错,知名度也很高,很多业务都与本行银行卡捆绑在一起。这些优势在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时应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而巩固和强化的方式就是针对当地百姓线上金融需求的痛点、难点,创新产品、形成差异,以便与当地百姓线上需求形成共鸣,让百姓说好,最终通过品牌美誉度构成竞争上的门槛。
其次,要有填补和抢占市场空白的竞争利器。
新冠肺炎疫情会对原有市场格局形成强力解构,带来很多需要农商银行在前瞻意识指导下,通过创新产品,形成新的竞争利器,才能占有的市场空白。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类型正在诞生,比如包括县域网络直播、游戏、网购、外卖、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以及无接触零售在内的宅经济将会快速发展,并由此形成巨大的金融需求空白,亟待农商银行填补和抢占,再比如疫情期间运行且被证明非常有效的农产品网上交易,或将会在疫情过后被常态固定下来,而这种交易方式催生的金融需求空白,也亟待农商银行填补和抢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另一方面,疫情让小微企业受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人群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进而改变县域消费市场格局。城市中的中高收入人群将从趋同消费向个性消费、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发展,追求能满足心理需求、抚慰心灵与情绪的品牌。而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受冲击会延缓部分非必要开支;在必要开支中,也将会把钱花在更稳妥、确定性更强、信赖感更强的产品上,大众的消费是清单式消费和趋同消费。农商银行应当根据疫情结束后的新消费市场格局,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调整信贷结构,用更具针对性和竞争力的产品,去填补和抢占新的市场空白,包括那些没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退出后留下的大片市场空白。
再次,要有较强的风控能力。
疫情引发了全球产业链重构,将会改变很多企业的生存环境,一些过度依赖海外订单的企业将面临订单减少的困境;身处消费、娱乐等需要线下人流量支撑的小微企业,短期内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即便目前复工复产的企业,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生存的压力也较大。处在如此大背景下,农商银行不仅要做好过苦日子、紧日子的准备,适应薄利时代的银企关系,更要防范资产质量下滑,要通过金融科技等手段不断提高风控能力。而要提高风控能力,就既要摒弃从前赚快钱、赚热钱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更要聚焦主责主业,回归本源,深耕本地、下沉服务,特别是要强化社区和县域经济的服务。并且这种聚焦和回归,不是出自监管部门的强制,而是为了谋求自身长远发展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追求。
农商行
银行
中小银行
金融市场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