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今年银保监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重点包括:
一是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压实各方责任,全力做好协调、配合和政策指导。
二是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防止死灰复燃。
三是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提高资产分类准确性。
四是坚决落实“房住不炒”要求,持续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五是对违法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力做好资产清理,追赃挽损,改革重组。
六是深入推进网络借贷专项整治,加大互联网保险规范力度。七是继续努力配合地方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八是有效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稳定市场预期。
九是进一步弥补监管短板,加大监管科技运用,加快建设监管大数据平台,有效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对于受疫情影响,风险可能上升的领域,银保监会也将重点关注,审慎评估,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2.3万亿元,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资产管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持续收敛,三年来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16万亿元。问题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保险领域重点风险得到缓解。网络借贷风险大幅下降,机构数量、借贷余额及参与人数连续下降。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趋缓,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逐步化解。市场乱象增量得到遏制,存量问题持续减少,一批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得到严厉查处。
与此同时,银行保险机构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大信贷投放和保险保障力度,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进一步增加,融资成本下降。金融改革开放也得到有序推进,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举措逐步落实,为防控金融风险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三年累计压缩交叉金融类高风险资产约16万亿
2019年,银行业保险业经营管理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严肃查处一批涉案金额巨大、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关注广泛的重大案件,行业性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基本杜绝。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团平稳有序拆解。涉“明天”、“安邦”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取得实质进展,包商银行接托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金融市场秩序整体向好。2019年银行机构乱象整治监管检查发现问题数量和金额均较上年减少了四成,保险市场非理性竞争态势有所放缓,保险机构投资更加审慎。
重点领域风险由发散转向收敛。高风险影子银行资产大幅缩减。2017年以来,通过压缩资金空转和通道业务,累计压缩交叉金融类高风险资产约16万亿,资产高速虚假扩张顽疾得到纠正。不良贷款风险持续化解。三年来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4.4万亿元。高风险机构处置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局面得到有效管控。
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金融供给持续优化。2019年银行机构新增各项贷款、信托机构直接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均在稳步增长。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支持生猪稳产保供,涉猪保险赔款也均在逐步增长,银行保险机构内部、银行业保险业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已经形成。普惠金融增量、降价、提质、扩面,普惠金融服务梯队已经形成。支持消费升级和民生改善力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与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均在稳步增长,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
银行业保险业合规文化持续厚植。机构自我纠偏的自觉性有所增强。2018年以来,银行机构自查发现问题34.62万个,整改率达到92%,其中2019年发现问题已完成整改82%。合规制度建设取得进展,“合规创造效益”、“合规从高层做起”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合规文化氛围基本形成。
当前金融体系总体健康,银行业保险业机构的风险总体可控,但中小机构股东股权领域问题仍然突出、不规范金融创新业务仍存挑战。
银保监会将在2020年开展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防止乱象反弹回潮,推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等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2019年处置完成109家高风险农合机构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134家城商行资产总额38.1万亿元,负债总额35.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2.49%,拨备覆盖率147.65%,资本充足率12.65%。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资产总额39.1万亿元,负债总额3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4.9%,拨备覆盖率107.4%,资本充足率12.2%。
今年以来,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承压,部分机构信用风险持续积聚,风险处置任务较重,个别机构面临一定的流动性紧平衡压力。
银保监会将中小银行风险处置化解工作作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决策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压实风险处置责任,凝聚多方合力,不断完善处置政策,创新探索处置方式,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工作持续推向深入。
过去一年,平稳有序处置了包商银行等高风险机构,稳妥化解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强化市场纪律,防范风险蔓延。此外,2019年还处置完成109家高风险农合机构,高风险机构数量稳步下降。
针对城商行的风险问题,银保监会坚持分类施策和标本兼治,通过压实各方责任,持续推进城商行在深化改革中化解风险。一方面,针对不同机构的风险程度和风险特征,指导银行“一行一策”制定风险化解方案,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多措并举化解风险。推动银行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及时补充资本等措施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支持银行引入优质的战略投资者,改善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进行市场化兼并重组等。
另一方面,督促城商行坚守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以持续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引导银行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沉服务重心,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优化股权结构,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机制。鼓励加大资本补充力度,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内控管理,培育审慎经营文化。
针对农合机构的风险问题,银保监会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稳中求进、真实有效”的处置理念,坚持各方参与、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多措并举、分类施策:
一是推动省级政府切实承担风险处置责任,帮助农合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引入合格战略投资者,打击逃废债行为、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二是调动发挥好农合系统内生动力,督促指导省级联社切实承担辖内农合机构风险处置的牵头责任,充分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发挥好风险处置平台作用,开展系统内帮扶。
三是积极稳妥引入包括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合格投资者对高风险机构进行并购重组,引资引智引制,促进高风险机构步入良性发展。
四是加强事中事后“贴身”监管。把推动高风险机构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机构坚守市场定位,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治理机制,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银保监会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督促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完善公司治理,服务实体经济。压实各方责任,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解决发展难题,推动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
同业理财规模余额较2017年初下降87%
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影子银行风险,将有序化解影子银行作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采取完善法规制度、开展专项治理、加强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等多种有效措施,不断强化监管要求。经过两年多持续推动和监管,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收缩,风险水平大幅下降。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同业理财规模余额为8460亿元,较2017年初下降87%。中国整治影子银行的成效受到国际金融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
下一步,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影子银行监管,防范影子银行反弹回潮。
一是推进规制建设,强化政策落地。推动《资金信托管理办法》《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等制度出台,引导信托公司高质量发展。督促银行严格落实《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规范开展理财业务。
二是加强现场检查,严纠违规行为。对2018年深化整治市场乱象工作自查和监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问责情况“回头看”。在前期乱象整治基础上,继续对重点领域重点风险开展深入整治。严肃查处理财业务、同业业务、表外和合作业务等领域违规问题。
三是加强监管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加强与人民银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提高跨业监管的协同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形成监管合力,确保跨行业、跨市场影子银行业务“看得见、管得了、控得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一季度商业银行核销不良贷款1921亿元
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保持高位运行,潜在风险较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持续加大,处置规模创新高。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86亿元;不良贷款率1.91%,上升0.05个百分点。一季度,我国实体经济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量明显增加,不良率快速反弹。
近年来,商业银行通过核销、现金清收、市场化处置等手段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20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4055亿元,同比多处置726亿元。其中,核销不良贷款1921亿元;处置收现1855亿元;综合运用以物抵债、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方式,合计处置不良279亿元。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引领,优化政策环境,持续推进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工作,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结合各类机构实际,合理确定差异化的全年处置目标。继续加强与财政税收、司法、人民银行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等的沟通交流,推动疏通政策堵点,创新处置方式、提升处置效率。深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指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发挥处置主渠道作用。支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加大不良贷款收购处置力度。
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万亿左右
2020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消费类贷款、信用卡贷款总体平稳,资产质量相对稳定。
个人住房贷款稳步增长,不良率稳定在低位。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万亿左右,增量较去年同期下滑2.4%。一季度末不良率较年初小幅上升,基本维持低位。
个人消费类贷款小幅下降,不良率小幅上升。一季度,个人消费类贷款减少270亿元。其中,2月减少1600多亿元,3月新增1200多亿元,月度增量已随复工复产推进由负转正。一季度末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24个百分点。
信用卡贷款有所下降,不良率有所上升。一季度,信用卡贷款减少3300多亿元。其中,2月减少4000多亿元,3月新增1400多亿元,月度增量已随复工复产推进由负转正。一季度末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52个百分点。
一季度消费类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上升有以下原因:一方面,疫情影响部分信用卡客户的还款能力。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仅0.8%。另一方面,信用卡贷款期限较短,不良暴露较迅速。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居民就业率持续上升,居民还款能力将逐步恢复,未来这一情况将有所改善。
金融
金融机构
金融监管
银行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