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并首次提出,“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 首贷、无还本续贷。”
传统上,小微、零售与大企业“二八”分的商业模式,对银行无疑是舒适、安全的选择,政策压力下,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意味着银行需要在风控水平上下更多功夫,提高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效率。
小微金融与面对C端的零售型贷款业务有很多相似之处,小额、分散、高频,抵押物少或者没有,在C端贷款业务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帮助银行突破小微金融困局方面,迎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小微贷款线上化转型
一家股份制银行东部地区分行信贷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银行来说,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比例,需要将贷款目标客群进一步下沉细分,没有抵押物,就需要更多维度的数据来审核风险,传统的靠线下人工的逐笔审核,则将导致效率低下和成本无法承受的难题。如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高效、扎实地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要新的业务思路。
全国人大代表、央行参事周振海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主导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深入融合产生了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深刻改变了普惠金融发展方式,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和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强大动力,在有效破解金融排斥问题,解决三农、小微企业金融困局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也在两会期间表示,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的互联网银行利用科技手段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户,通过线上触达、大数据风控和人工智能,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
在线上化小微金融服务转型中,大型银行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技术能力,能较快对接新的数字化工具,与线下网点优势形成联动。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保就业、促消费的重要环节,也是受到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较大的群体。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创业者、从业者,工行着力加大普惠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便捷性,降低服务成本。”5月26日,工商银行方面对记者表示,在融资服务方面,工行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一体化优势,提供多元化、易获得的融资产品。其中,工行推出的“e抵快贷”,经营者通过手机银行等线上渠可以很方便地申请个人经营贷款,贷款期限最长10年,最高贷款金额可达1000万元,受到了个体工商户、小微业主的欢迎。工行个人房产抵押消费与经营组合贷款,除了传统的按月等额本金、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外,还创新了尾款到期付的还款方式,缓解了经营者的还款压力,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截至目前,工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达3600亿元,较年初增加近500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27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在去年高基数增长的基础之下,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完成这一目标的难度明显加大。但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也是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必要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加快自身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要完善授信管理机制,通过优化考核标准等措施确保实现目标。严格落实监管要求。贷前调查要落到实处,既避免“一刀切”的惜贷,也防止“一窝蜂”的运动式送贷。二要加大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提高小微企业差异化风险定价能力。通过云计算技术和数据实时系统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动态监测,及时进行风险识别。三是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要行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小微信用贷考验数据能力
央行行长易纲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无抵押物的信用贷,对银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困扰小微金融多年的企业征信不完善问题,近年来也在多个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有所改善。
今年4月份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银税互动”成为全场关键词之一。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在会上表示,截至目前,整个“银税互动”的贷款余额为5732亿元,同比增长了74%。
李均锋介绍,“银税互动”产品对银行、对企业发放信用贷款非常有帮助。主要有三个方面优势:一是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纳税企业只要有融资需求,银行就能精准对接;二是向企业尽量发放信用贷款,就是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借助企业的纳税信息发放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三是灵活方便。
去年9月,网商银行在杭州宣布上线一项全新的小微企业贷款工具——发票贷款,对包括广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安徽、湖南、江西、陕西9省内的3000万小微创业者开放。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表示,前期试点的业务数据反映,凭借打通税务信息和多项科技手段的运用,小微创业者的发票贷额度较之其此前在网商银行能够获得的贷款额度,平均上涨了3倍。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国有大行、全国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几十家商业银行均已推出与税务信息关联的中小微企业贷款产品。
“税务信息是一个维度的数据,产品也很成熟,但还有很多规模更小的个体经营者,它可能税务方面不那么规范,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没有严格分账,这类小微企业数量庞大,需要更完善的征信方法来对接服务。”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
大银行拥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密集的线下网点,而对小的区域性银行、民营银行和完全依赖线上的互联网银行来说,更需要外部征信的支持。
肖钢在上述观点中亦指出,外部征信制度尚不完善,小微企业风险定价中存在数据断裂。当前数据渠道主要是网络支付以及部分地方、机构等数据,分散于不同公共部门的数据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互联网银行对小微企业可获得的授信额度较低,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互联网银行生态场景未覆盖的小微企业,则更难以获得相应信贷服务。
从内部能力来说,近年来数字化、开放银行的理念已经深入行业,但对很多小型银行来说,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与风控的联动,还缺乏技术突破的能力,这给众多金融科技公司留下了市场空间。
金融科技的入场将有望弥补银行在数据整合能力方面的不足,如平安普惠推出的“聚合模式”,以金融科技为基础构建开放式的聚合借贷服务平台,以标准化的聚合机制连接场景方、增信方、资金方等多类信贷业务参与主体,共同为小微人群服务。
度小满金融CEO朱光表示,金融科技将成为扶持中小微企业的“稳定器”和“加速器”。过去的风控政策都是在高速增长的环境下制定的,没有穿越过真正的周期。风险、存量资产也会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压力。如何能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困难和压力,将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机会。
银行
金融
金融科技
金融市场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