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信用卡逾期上升。根据6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18.75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7%。与2019年末数据相比,上述两组数据都呈上升态势。
信用卡逾期的上升,使得部分客户打起了通过套现还款的主意。不过,为了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规范收单等业务管理,6月8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信用卡套现、以债养债等情况会得到一定遏制,银行也将通过套现识别模型的不断升级,借助卡端和机端强化对套现的识别。
信用卡逾期增加 滋生套现还款需求
周平(化名)是一家小超市的老板,为了开店,他配备了一台POS机,也因此经常有熟人来找周平想要通过POS机套现的形式给自己的信用卡还款,避免逾期,周平亦能从中获得一定“好处费”。
周平坦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好多人的收入受到影响,出现信用卡逾期,其中不乏有人向其询问能不能帮助缓解困难,但今年以来,周平替他人套现还款一事比较谨慎。“因为受疫情影响,不确定他们之后什么时候能还款、还能不能还款。我的POS机也在监管当中,自然不想承担这个风险。”
“虽然疫情期间客户可以跟银行申请信用卡延期还款,不过各家银行都是有条件的,比如参加抗疫的人员、确实能证明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不能还款的人、被隔离的人员等,因此还是有很多信用卡逾期的情况。”对于套现还款的情况,某城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记者,银行会从卡端和机具两端围堵,如果持卡人频繁通过POS机套现,银行后台能够监控到,不仅会对持卡人的信用卡采取降额等措施,还会暂停POS机商户的交易。
从6月9日央行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卡消费规模同比大幅下降,但信用卡逾期未尝信贷规模大幅上升。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银行卡发卡量保持增长,但银行卡交易量同比下降。一季度,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610.85亿笔,金额198.46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35%和10.51%。银行卡人均消费金额为1.80万元,同比下降11.02%;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2960.63元,同比下降18.64%;银行卡笔均消费金额为834.20元,同比下降5.32%。
同时,银行卡应偿信贷规模下降。截至一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7.57万亿元,环比增长1.17%;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26万亿元,环比下降4.30%。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35万元,授信使用率为41.34%。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18.75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7%。根据《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9年末,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42.66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0.98%。
某股份制银行零售部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多个行业受到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困难,使得部分企业员工也面临收入压力,进而无法偿还信用卡。而套现是虚假交易,发卡行难以了解资金的真实用途,资金可能流入股市、博彩业,进入投资领域,难以进一步跟踪,也无法掌控这笔资金的风险。”
强化对支付终端监管 严控信用卡风险
“信用卡套现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解决信用卡套现的当务之急应侧重于法律体系、收单规范等环境建设。”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记者,“防范套现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包括发卡行、商户、收单行、银行卡组织以及监管机构的通力合作,尤其是法制的健全更为关键。”
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卡联网机具3160.53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联网机具数量225.74台。对应千万级的银行卡受理终端数,现行相关管理制度已经明确了收单机构的基本管理责任。不过,央行方面表示,移机、变造交易信息、一机多码、一机多户、买卖终端等问题依然严峻。
为了对支付受理终端业务管理、特约商户管理、收单业务监测、监督管理等相关内容作出规范,6月8日央行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启动特约商户面对面核实或同步视频的方式进行商户真实性检验,并通过刷卡机位置、资金流和信息流检测识别客户交易风险,打击虚假交易;任何刷卡机终端在关闭交易功能,退出使用之前,必须先上报清算机构,并且由清算机构持续检测是否尚有后续交易情况。
上述城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记者,本次的征求意见稿对套现等风险客户进行了规范,之后漏洞会变小。“目前,监管趋势不断收紧,不过这个度不容易把握,收得太紧肯定会影响到客户支付,引导和管理更为重要。同时,规范支付市场需要政策和市场相互作用。”
“银行方面也在持续保持着对新兴套现手段的关注及对套现特征的研究,通过套现识别模型的不断升级,不断提升对于套现行为识别的精准度,针对性地考虑个人、中介试图在常规交易下挖掘掩藏的新型套现行为本质。”上述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如是说。
信用卡
银行
银行卡
金融市场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