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贷款及社融增量有望超去年
2020-06-19 09:00:34
文章来源
证券日报

  6月18日,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拉开帷幕。央行行长易纲在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在抗疫中全力保市场主体。易纲指出,“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实现这一增量目标的过程中,应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要强化宽信用对实体经济的定向传导效果,重点是避免类似结构性存款套利这样的金融空转现象抬头。预计监管层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出台具体监管措施,最大限度抑制各种“浑水摸鱼”行为。二是受疫情影响,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也是今年不设定GDP增长目标的主要原因,因此下一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要更加灵活适度,及时根据形势演化做出调整。

  

  加大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从去年的金融数据和社融数据来看,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81万亿元,社融规模增量25.58万亿元。王青认为,如果按照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0万亿元计算,今年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和存量社融增速将分别为13.1%和11.9%,而截至5月末,这两项指标已分别达到13.2%和12.5%。因此从数量规模上看,实现全年增量目标难度不大,甚至在下半年宽信用进一步深化过程中,不排除略超以上目标的可能。

  

  易纲在论坛上表示,上半年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包括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上述综合举措,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5月末,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1.1%与12.5%,都明显高于去年。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二季度以来,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现良好的回升迹象。

  

  “今年以来,政策持续维护实体企业融资环境,4月份、5月份M2、社融增速均维持在10%以上、1年期LPR报价累计下行30BP,企业融资环境实质改善,年内信贷增量目标有望实现。”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后续货币政策的实施中,需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资质与银行体系风险评估之间的矛盾,畅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渠道,克服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及信用资质等制约因素,切实推进“保主体”工作。

  

  “我们通过加大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解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在疫情冲击下,银行不良贷款会有所增加。因此,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是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的重要措施。这也是金融部门承担实体经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实体经济的贡献。”易纲表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LPR报价需要适度下调

  

  “我们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推动金融部门向企业合理让利,着力缓解融资贵问题。”易纲在论坛上表示,央行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推动金融部门向企业合理让利,着力缓解融资贵问题。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包括三块: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预计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今年全年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对于如何进一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王青认为,考虑到当前新增贷款定价已几乎全部转向LPR,因此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就需要LPR报价适度下调。达到这一目标有两个途径:一是下调MLF招标利率,同时引导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下行。这样可以降低银行边际融资成本,进而在保证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同时,推动银行下调LPR报价。二是银行主动下调LPR报价加点,实际上就是银行通过压缩净息差,对贷款企业让利。

  

  “6月17日国常会明确提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由此,下半年可能主要通过第二种途径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这样来看,市场资金价格短期波动不会对实现这一目标形成显著影响。”王青表示,未来监管层也会通过下调MLF利率等政策利率引导资金利率下行,控制存款竞争,以及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等措施,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提高银行发放低利率贷款的商业可持续性。

  

  陈雳认为,中长期来看,维护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仍是年内央行的主要工作,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将是后续资金投放的重点路径。后续预计随着降准、LPR层面的“降成本”措施不断推进,央行货币政策将得到更有效传导,企业端融资延续“量增价减”。


责任编辑:周子章

信贷

银行

金融市场

宏观调控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