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影响下,“零售之王”仍然表现不错。年报数据显示,招商银行实现了营业收入2904.82亿元,同比增长7.7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73.42亿元,同比增长4.82%。
业绩亮点之外,零售金融里的“丛林之王”也存在诸多的挑战。首先就是赚钱能力下降,ROE十年来首次跌破16%。ROE下降之下,净利差、净息差也创下三年来最差水平。
与此同时,招商银行表外预期信用减值损失较去年同期大增4倍。此外,当期招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核销也创下历年新高。
诸多挑战的背后,招商银行合规经营风险问题也进一步暴露,在严监管背景下,招商银行连续出现亿元票据大案。今年以来,多家分行机构因反洗钱问题被央行处罚,金额已超百万元。
针对经营业绩、资产减值以及合规经营等相关问题,发现网向招商银行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前,招商银行未就相关问题给予合理解释。
零售业务降4% ROE十年来首次跌破16%
据招商银行发布的2020年报,当期招商银行实现了营业收入2904.82亿元,同比增长7.7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73.42亿元,同比增长4.8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的净利润为971.78亿元,同比增长5.42%。
客观来说,面对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冲击,招商银行仍取得了973亿元的净利润确实展现了零售之王的强劲发展能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招商银行金字招牌的零售金融业务由于计提信用减值较多,增收不增利。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63.14亿元,同比增长8.01%,占该行营业收入的53.81%,同比上升0.15个百分点。但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638.34亿元,同比下降3.89%,占该行税前利润的52.13%,同比下降4.57个百分点。
对于零售金融业务营收增长而税前利润下降,招商银行也作出解释,称该业务本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多。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招商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共计650.25亿元,同比增长6.32%。其中零售金融业务分部计提该项资产减值损失366.4亿元,同比增长31.27%,而批发金融业务计提该项资产减值损失283.17亿元,同比减少7.6%。
基于此,报告期内,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成本收入比34.65%,同比上升了0.91个百分点。
零售业务净利润下降近4%的同时,招商银行的赚钱能力也出现下降,ROE数据十年来首次跌破16%。数据显示,2020年,招商银行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73%,比上年同期减少1.11个百分点;扣非后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70%,比上年同期减少1.01个百分点。
ROE十年来首次跌破16%的背景下,招商银行净利差、净息差也创下了三年来最差水平。
金融投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137.11% 表外预期信用减值损失大增4倍
2020年,招商银行信用减值损失648.71亿元,同比增长6.23%;其中,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468.82亿元,同比下降13.52%;金融投资信用减值损失153.67亿元,同比增长137.11%,主要是对理财回表资产按照其风险情况,基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了减值损失。
此外,数据显示,表外预期信用减值损失高达21.47亿,比前一年增长近4倍多。
而根据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全资子公司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不含结构性存款)2.4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7%,其中表外理财产品余额占比达99.97%,表外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余额排名市场第二。表外资产大幅计提与表外理财产品是否“健康”相关。
为应对贷款减值损失大幅增长带来资产质量风险,招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核销也创下历年新高。核销规模来看,从2018年的26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22亿元,2020年较2019年大增115亿元,达到437.34亿元。
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监管“红线”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由于去年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继续加紧为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分别对房地产企业和银行业提出了三条红线和五档涉房贷款集中度的管理要求。
第一档中资大型银行、第二档中资中型银行、第三档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第四档县域农合机构和第五档村镇银行,分别对应上述档次的各类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依次为40%、27.5%、22.5%、17.5%和12.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依次为32.5%、20%、17.5%、12.5%和7.5%。
根据2020年报数据显示,招商银行房地产行业公司贷款占比为7.7%,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为25.35%,同比上升0.67个百分点。招商银行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占总贷款比例分别为33.1%、25.35%,按照房地产集中度新规要求,招商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27.5%和20%。分别超出房地产集中度管理上限5.6个百分比、5.4个百分比。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再次大力排查严防死守经营贷、信贷、消费贷等各类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进一步阻断炒房资金“作妖”。招商银行需要在未来四年时间压降涉房贷款的比例。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也表示,2021年,受“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和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监管新政影响,预计部分杠杆率高、有息负债沉重、三四线城市项目占比高的房地产企业融资能力和回款情况可能变差,资金压力可能增大。
连续发生多起亿元票据大案
跟踪数据发现,票据业务为招商银行的战略性业务之一。自2016年起,无论是票据直贴量、转贴量还是再贴现量,都排名行业首位。而招商银行近几年的年报显示,其票据资产长期存在错配。票据市场风险引起了非常多的关注,尤其是在纸票时代票据风险发生了很多大案、要案。
作为行业龙头,招商银行在票据业务方面的风险也同样突出。最新的一起是,2021年3月14日,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披露刑事判决书,揭露了一起骗取票据承兑大案。
判决书显示,2015年,犯罪人员王德某与施某两人合谋,利用王德某实际控制的4家企业相互对开商业承兑汇票以骗取贴现资金。据了解,王德某是4家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且租用了两家村镇银行的同业账户。施某是招商银行南京分行票据中心员工,深谙票据业务流程。
2015年5月至7月15日,两人先后开出6批商业承兑汇票共计68份,票面金额共计33.19亿元。其中第一批至第五批汇票由王某德利用其控制的两家村镇银行贴现材料办理了背书转贴现手续,第六批汇票由施某利用自身渠道联系其他银行办理了背书转贴现手续。
从这一刻开始,这些商业承兑汇票就开始在银行市场流转,王德某与施某成功获得了由贴现而来的32.45亿资金。随后,两人将套取出来的资金先是在施某所在招商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进行套利,但是由于招行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且贴现具有成本,致使两人套利目的落空并产生亏损。为弥补亏损、博取更大风险利润,王德某和施某将其中11.65亿元贴现资金汇入股票账户,并交由操盘手进行股票投资。恰逢2015年中A股市场出现巨大下跌,两人的资金再次亏损,且漏洞愈发加大。最终,套利亏损,投资失利的两人共有4.09亿元未能按期兑付。
此外,判决书还显示,王德某看中施某身为招商银行南京分行票据中心员工的身份与经验,每完成一笔贴现就给予施某票据业务回扣和好处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德某安排两名员工共计给予施某980万元,施某欣然接受。
两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票据承兑,给银行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其行为均已构成骗取票据承兑罪,而“送小钱”的行为最终构成王德某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施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据悉,招商银行在票据领域的案件近年来时有发生。2020年6月4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份二审刑事判决书,揭开了一起虚构业务交易,骗取银行承兑汇票的大案,南阳民生银行、郑州招商银行、平顶山广发银行三家银行总共被骗取5.6亿元。其中,招商银行郑州分行被骗贷2亿元。最终,导致招商银行5000万贷款无法收回,客户经理司某也获刑5年。
2019年更是陷入江苏江月明村镇银行两年前印章造假引发的11亿元票据骗贷案纠纷。在损失的追索过程中,稠州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已经向某股份银行给付了近2.5亿元的赔偿,但谁来承担该笔损失的纠纷却至今无定论。
除了票据案件时有发生外,在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专题报道中招行理财被点名,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节目中显示,赵女士是招商银行杭州分行的私人银行客户,十多年来一直购买银行客户经理推荐的理财产品。2017年,客户经理推荐给她一款私募基金——招商财富新鼎明影视文化产业四期,说收益很好,赵女士便买了200万元这款产品。但在2020年5月到期后,却一直无法赎回,客户经理说是市场发生变化,投出去的钱都没收回。对此,招商银行在电话采访中回应称,事先对客户进行了风险测评,并按季度定期披露了信息。
合规风险方面,继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南通分行以及涉诉的南京分行被罚后,该行又一地分行被监管处罚。据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官网消息,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存在备案类账户开户超过期限向人行账户系统中备案;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和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3宗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政处罚94万元。
(发现网记者罗雪峰 研究员周子章)
招商银行
监管红线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