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业绩快速复苏 多渠道融资补血超万亿
2022-01-10 09:44:43
文章来源
长江商报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呈现稳步恢复趋势。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业在变革中稳健发展,在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中深化创新改革。


  银保监会披露,2021年前11个月,我国银行业新增贷款19.2万亿元,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到11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34.6%,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巩固。


  ●记者蔡嘉


  2021年,随着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与实体经济共繁荣的银行业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A股41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37万亿元,同比增长7.71%;归母净利润合计为1.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8%。其中,14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呈现两位数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承担着支持实体经济重任的银行业,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信用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合计约为128.53万亿元。


  而随着信贷投放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确定资本金要求提高等因素,2021年上市银行多渠道进行外源性资本补充。除了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定增等常见的资本补充方式之外,配股也时隔多年再次成为上市银行“补血”的主要方式。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A股上市银行通过配股、IPO、定增、可转债等方式合计募资1.17万亿元。


  去年前9月上市银行净利增近14%


  逐步告别2020年疫情带来的阴霾,2021年上市银行业绩呈现快速恢复。


  日前,A股首份上市银行2021年业绩预告释出,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成都银行率先发布全年业绩情况,该行预计2021年的净利润与上年相比,将增加10.85亿元至15.07亿元,同比增长18%至25%。


  事实上,随着疫情负面影响的逐步消退,2021年上市银行业绩普遍向好,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据银保监会披露,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而2020年同期,商业银行净利润累计为1.5万亿元,同比下降8.3%。


  作为商业银行中的“绩优生”,上市银行表现更佳。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A股41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37万亿元,同比增长7.71%;归母净利润合计为1.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8%。其中,14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呈现两位数提升。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与2020年相比,2021年资产质量有所改善,对应贷款损失计提减少成为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回升的主要原因。截至2021年9月末,41家上市银行的平均不良率为1.27%,较2020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尽管息差压力犹存,但银行业持续响应号召,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带动利息净收入提升。


  截至2021年9月末,41家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合计约为128.53万亿元。2021年前九月,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利息净收入3.15万亿元,同比增长4.44%。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同时也是银行业财富管理转型大年,在财富管理转型的推动下,上市银行收入结构优化,非息收入带动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1年前九月,上市银行非息收入累计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远超利息净收入。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91.85亿元,同比增长6.86%,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5.07%。


  特别是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达到两位数,同时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等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均超过15%。


  银河证券张一纬认为,轻资本业务布局力度的加大,有望降低对杠杆经营和资本消耗的依赖,打破资本约束的天花板,拓展收入空间,提升盈利水平。


  融资渠道拓宽服务实体质效增强


  随着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加强,除了通过自身经营留存利润之外,商业银行还通过多种多样的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补血”,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而2021年,银行间IPO提速,同时沉寂多年的配股也在上市银行间复苏,首单“转股型永续债”落地,500亿级别可转债上市,这都体现了上市银行融资热度不减。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A股上市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合计募资1.17万亿元,其中配股、IPO、定增、可转债、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占比1.01%、1.35%、3.44%、5.12%、43.15%和45.92%。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与2020年仅有厦门银行一家上市的情况相比,2021年A股银行大军加速扩容,重庆银行、齐鲁银行、瑞丰银行和上海农商银行等四家银行相继在A股上市。


  同时,2021年9月,兰州银行IPO过会,即将成为2022年A股首只银行股。此外,还有12家中小银行仍在排队等候上市。


  不过,从融资方式来看,2021年上市银行融资补血最大的亮点莫过于配股发行再掀热潮。


  2020年末,江苏银行148亿元配股募资落地,新增股份在2021年初上市流通。2021年12月,宁波银行配股发行完成,有效认购资金总额约为118.94亿元,本次配股发行成功。青岛银行、浙商银行也分别在2021年年内推出配股方案,寻求资本金补充。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0.67%、12.1%、14.8%,各项资本充足率较上季度以及年初均有所上升。


  截至2021年9月末,41家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但仍有25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下降,反应银行资本补充压力犹存。


  东亚前海证券王刚认为,2021年以来商业银行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资本补充“回血”。预期多渠道共同发力下商业银行资本压力已有所缓解,长期来看零售转型以及开拓表外非息业务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对资本的依赖。


  展望银行业的2022年,市场依旧持有积极态度。中金公司指出,2018年以来行业估值压缩有望得到修复,优质银行经历“穷则思变”后财富管理和科技赋能潜力释放,迎来“否极泰来”。节奏上,建议关注重要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和经济数据带来的行情机会。


  中信证券2021年业绩预增18%证券行业高景气度下总资产首破10万亿


  券商


  ●记者蔡嘉


  受益于证券市场景气度持续提升,以及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2021年以来证券公司业绩普遍向好。


  日前,“券商龙头”中信证券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全年归母净利润较2020年全年增长不低于18.41%。


  这是2021年整个证券行业的缩影。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140家证券公司实现营收3663.57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净利润1439.79亿元,同比增长8.51%。截至报告期末,140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达10.31万亿元,相较上年末增长15.84%。


  而未来资本市场将迎来注册制的全面覆盖,证券行业或将继续享受红利,在投行、资管等业务方面拥有更高的增长空间。


  市场热度正盛经纪业务收入增15%


  日前,中信证券披露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1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不低于2021年前三季度水平,即分别不低于176.45亿元和175.31亿元,较2020年全年增加分别不低于18.41%和17.66%。因公司2021年度财务核算工作尚未最终完成,该年度净利润准确金额暂时无法确定。


  2021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578.12亿元,同比增长37.66%;净利176.45亿元,同比增长39.37%。


  对于业绩预增,中信证券同时表示主要因国内经济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向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公司2021年各项业务均衡发展、稳步增长。


  作为行业龙头,中信证券此份业绩预告恰好折射出市场交投活跃下,证券公司2021年全年向好的经营表现。


  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21年,A股市场成交额和成交量再创新高。A股市场全年总成交257.21万亿元,日均成交1.06万亿元,均超过2015年的牛市,创下历史新高。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单日万亿成交额已成常态,其中2021年7月21日至9月29日,沪深两市连续49个交易日成交额超过万亿,刷新历史记录。


  随着市场景气度提升,证券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资产规模稳步增长。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140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达10.31万亿元,相较上年末增长15.84%;净资产规模达2.49万亿元,相较上年末增长7.79%;净资本规模达1.94万亿元,相较上年末增长6.59%;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规模达1.94万亿元,相较上年末增长16.87%。


  2021年前三季度,140家证券公司实现营收3663.57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净利润1439.79亿元,同比增长8.51%。净利润率达到39.3%,相较2020年提升4.17个百分点,行业年化ROE达8%,相较2020年提升0.84个百分点。


  上市券商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41家上市券商共实现利息净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15.12%。


  注册制全面覆盖将扩大投行业务增量


  受益于注册制改革的红利,A股IPO扩容,券商投行业务或将迎来新的增量。


  数据显示,2021年A股共有493只新股上市,同比增长25%,融资额高达5478亿元,同比增长17%,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超过七成的IPO以注册制方式发行,注册制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占比达73%和65%。


  不过,由于2020年基数较大,2021年券商投行业务出现小幅下滑。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证券行业实现投行业务收入463.12亿元,同比下降3.96%;营收占比12.64%,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


  上市券商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41家上市券商投行业务合计揽收408.12亿元,同比增长0.6%。


  但市场普遍对于注册制全面覆盖下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空间给予厚望。银河证券武平平认为,随着2022年注册制全面推进,证券行业投行业务增量空间可期。注册制下投行业务生态重塑,对券商资本实力、投资管理能力、协同提出更高要求,倒逼券商强化综合服务能力。机构客户优势明显、综合服务能力领先的大型综合券商有望深度受益。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银河证券研报显示,受资管新规“去通道、去杠杆、去刚兑”影响,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于2017年一季度达到峰值18.77万亿之后,持续压缩,当前规模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2021年前三季度,证券行业实现资管业务收入219.62亿元,同比增长3.28%;营收占比5.99%,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2021年三季度末券商资产管理规模达8.64万亿元,相较年初增长1.06%。


  银河证券武平平认为,未来随着主动转型深化,财富管理市场扩容,券商资产管理规模有望持续回升。


  展望2022年,多家机构认为,包括资管业务在内的财富管理业务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随着资产管理机构快速壮大以及长期资金入市,机构化趋势持续演进,财富管理及机构服务能力领先的券商或将更加受到青睐。


  保险


  保险业稳步推进改革谋高质量发展


  去年前11月赔付1.4万亿服务实体经济


  ●记者蔡嘉


  2021年,保险行业改革步入深水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险业在逆境中突围,积极寻求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前11月,保险业整体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16万亿元,同比减少1.27%。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31万亿元,同比下降0.67%。持续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保险业共识。


  2021年,保险业依旧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前11个月,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4%,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巩固。


  寿险深入转型产险结构明显优化


  后疫情时代,面对新单增长持续承压、监管力度持续趋严,险企主动加速转型,寻求突破。


  数据显示,2021年前11月,保险业整体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16万亿元,同比减少1.27%。其中,人身险原保费收入31069亿元,同比下降0.55%。


  上市险企方面,2021年前11月,A股五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31万亿元,同比下降0.67%,降幅已较上年同期收窄。其中,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等五家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46万亿元,同比下降0.46%。


  事实上,2021年一季度,受到开门红以及新老重疾险切换等因素影响,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增速呈现快速增长。此后的半年多时间内,随着市场需求的放缓,以及代理人队伍缩减,行业保费收入已然开始承压。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以来,上市险企普遍深化推进代理人渠道改革,险企代理人队伍清虚扩实。从长期来看,市场仍看好改革成效显现,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浙商证券邱冠华团队认为,寿险第一阶段的竞争优势来源于高质量的代理人队伍,越早开始转型、转型力度越大、改革决心越坚定、最高领导层越支持,则这样的险企将最先走出低谷,实现触底反弹,开启新的稳健成长曲线。


  与寿险改革不同的是,2021年是车险综合改革实施的首个完整年度。尽管从短期来看,险企车险业务仍面临保费下降、综合成本率上升的问题,但非车险快速崛起,多险种驱动下财产险业务结构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2021年前11月,保险行业合计实现产险保费收入1.06万亿元,同比下降3.32%。财产保险公司实现车险保费收入6951亿元,同比下降7.07%。


  受车险综改影响,2021年前11月,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分别实现产险保费收入2433.2亿元、4052.28亿元、1400.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9%、1.58%、3.86%。


  但从结构上来看,2021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分别实现车险保费收入890.15亿元、446.42亿元、1207.55亿元,占比分别为66.77%、54.73%、47.95%,较2020年分别降低1.85、10.02、13.54个百分点,而非车险收入占比分别为33.23%、45.27%、52.05%,占比提升。


  银河证券武平平指出,展望2022年,车险综改影响逐渐消退,基数下降,车险保费逐渐回暖。考虑到汽车市场日趋成熟,消费者需求提升,车险保费增速将回归温和。随着险企大力推动非车险业务发展,优化产险结构,非车险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产险增长将主要由非车险业务推动。


  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


  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保险业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


  银保监会日前披露,截至2021年11月末,保险业总资产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34.6%。前11个月,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4%,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巩固。


  在加强健康险风险保障方面,2021年前10月,保险业健康险赔款与给付支出3397.19亿元,同比增长54.25%。其中,疾病保险赔付支出748.36亿元,医疗费用保险赔付支出1754.25亿元。


  截至目前,商业健康保险有效保单件数11.43亿件,覆盖7.48亿人。其中,疾病险有效保单件数6.36亿件,覆盖人数3.91亿人;医疗险有效保单件数6.52亿件,覆盖人数6.6亿人。


  面对重大灾害事故,保险理赔助力灾后恢复重建。银保监会披露,2021年以来,银保监会积极组织保险行业做好云南青海地震、河南强降雨、湖北十堰燃气爆炸、贵州牂牁河翻船、山西洪涝灾害、河北通勤班车落水等重大灾害事故处置。截至2021年12月1日,河南7.20强降雨事件保险业共接到报案52.88万件,已赔付案件50.1万件,支付赔款97.04亿元,整体件数结案率已达94.7%。


  此外,在相关领域财产保险方面,2021年前10月,农业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79.07亿元,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4.07万亿元。截至10月底,地震保险共同体累计为全国1580.14万次户居民提供6195.76亿元巨灾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7037.61万元。


  而在当前严监管政策持续的背景下,保险行业也将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行。


  平安证券王维逸团队认为,从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到万能险新规意见稿、再到人身险销售新规意见稿,近期监管不断加码、规范人身险销售行为和产品设计,将大大提高转型难度、延缓负债端修复,也将倒逼行业加速改革、提升行业形象与专业度。


责任编辑:高冉

长江商报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