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超3000亿元 大型银行“补血”最爱用这招!
2022-06-08 09:16:25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补血”热情不减。据统计,今年以来大型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已合计超过3000亿元。


  在各类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中,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尤其受到欢迎。且由于大型银行积极参与,“百亿级”资本补充工具频现。专家分析,大型银行积极“补血”或是由于面临更高的资本管理能力要求。


  大行撑起规模


  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已发行二级资本债2492.5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在1月和4月成功发行两期二级资本债,规模分别为400亿元和500亿元;邮储银行成功发行400亿元二级资本债;另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分别成功发行300亿元、300亿元和200亿元二级资本债。


  永续债方面,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已发行永续债1470亿元,同样主要由大型银行撑起规模。


  其中农业银行成功发行500亿元永续债,中国银行已发行两期合计500亿元永续债,邮储银行成功发行300亿元永续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邮储银行和建设银行还抛出了进一步补充资本的计划。邮储银行日前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在取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前提下发行不超过人民币900亿元(含900亿元)或等值外币的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建设银行公告称,近日已收到银保监会批复,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12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


  除了大中型银行外,今年以来还有众多地方中小银行成功发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但规模均在100亿元以内。


  资本补充压力犹存


  专家分析,不同类型的银行面临不同程度的资本补充压力。


  从大型银行来看,随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以及中国版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落地,意味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和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面临更高的资本管理能力要求。


  此前,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从定义、偿付顺序、损失吸收方式等方面明确了TLAC非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


  “目前,相关银行与TLAC风险加权比率的监管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发行资本工具与TLAC非资本债券将成为补充TLAC的主要方式,后者成本可能更低,但是国内目前尚未实践,仍主要依靠次级债工具。银行次级类债券主要包括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其中二级资本债占比更高。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02%,较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分机构类型看,除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上季末有所上升外,股份行、城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均较上季末有所下降。


  “从目前各类型银行资本水平看,整体处于合理区间,但部分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仍有一定压力。”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当前国内企业经营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银行要与市场主体共渡难关,合理让利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因此需进一步夯实资本实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央行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提出,继续支持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政府用好新增专项债额度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鼓励资质相对较好的银行通过权益市场融资,加大外源资本补充力度。


责任编辑:高冉

银行

资本补充工具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