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做好中小银行 改革化险工作
2023-05-12 09:06:47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日前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

  

  做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建立健全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对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摆在重要位置,强调“统筹推进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改革化险”。

  

  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指出,金融风险仍然点多面广,区域性金融风险隐患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加大,个别中小银行风险较为突出,这些都对维护金融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的披露来看,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则相对较低。敏感性压力测试显示,中小银行对整体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抵御能力较弱。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风险最高,高风险机构数量分别为271家和122家,数量占全部高风险机构的93%。

  

  近年来,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取得非常显着的成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占比下降,且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体量小,整体影响不大。但是,去年河南个别村镇银行取款难引发的风波,以及由此给行业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再次敲响了中小银行风险不可轻视的警钟。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指出,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对保障城乡金融体系平稳运行、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积极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资本充足率不足、不良贷款率高、区域风险相对集中等问题,需要稳妥防控和化解。

  

  在政策支持下,中小银行“补血”渠道明显拓宽,通过配股融资、地方专项债、转股协议存款等工具进行资本补充的中小银行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辽宁、甘肃、河南、内蒙古等多地合计发行32只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规模超过2700亿元,涉及超300家银行。

  

  展望2023年,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仍需高度重视。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3%,明显低于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速(7.4%)。有专家提醒,商业银行盈利增速下滑,既影响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也不利于持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从一季报来看,净息差收窄的问题依然存在。虽然不少银行近期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但短期来看,净息差承压仍是银行头疼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对传统存贷款业务依存度较高的中小银行压力较大,不利于其增强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

  

  连平强调,中国银保监会在2023年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快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积极稳妥推进城商行、农信社风险化解,稳步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推动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用好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政策。

  

  继续做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既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又要推动完善中小银行经营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继续做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方面,继续推进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提升银行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4月份,宁夏、辽宁、内蒙古、广西、黑龙江等省、自治区政府披露了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的相关信息,其中,黑龙江的专项债发行面值总额为90亿元。相关专家还建议,对中小银行原有的资本补充工具进行调整,同时创新资本补充工具,支持发行新型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

  

  另一方面,抓住省联社改革的契机,推动中小农商行风险管控与公司治理上台阶。自省联社改革第一单去年落地浙江以来,多地农信系统改革的路径逐渐清晰。河南、甘肃、山西等地明确将组建农商联合银行,辽宁、四川等地将申请组建省级农商行,最新消息称海南省联社深化改革工作已启动。乘着省联社改革的春风,中小农商银行应积极打好夯实基本面的“翻身仗”,构筑自上而下、全员风控、全员合规的公司文化,强化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能力,从源头上管控好风险。


责任编辑:周子章

中小银行

银行

金融市场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