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资产质量稳健 对抗潜在风险有充足的回旋余地
2023-07-10 09:18:35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业内专家:唱空银行股有失偏颇,应客观看待

  

  近日,有关高盛下调国内银行个股评级的消息引发市场强烈关注。对此,高盛方面回应媒体称消息不实,并非如网传“唱空”银行股渲染出的悲观情绪。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5月中旬以来,外资转向增持银行股,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相关预期正逐步改善。

  

  外界对国内银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颇为关注,核心在于资产质量如何、外部环境能否更好支撑银行业基本面向好。对此,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中资银行股仍具配置价值,而这主要基于国内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银行运行整体稳健。

  

  “我国经济长期稳定运行的趋势没有变,应客观看待机构下调个别银行评级的情况。”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首先,我国银行业运行稳健,现阶段流动性环境合理充裕,市场利率水平维持相对偏低位,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取得了显着成效。其次,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稳健,过去几年持续大幅度的风险化解和处置为下一阶段对抗潜在风险变化提供了充足的回旋余地。再次,过去我国上市银行的分红总体稳定,现阶段银行业经营能够更好地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即将定稿推出,在高级法下有助于大型银行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降低分红对银行资本的约束。未来,我国银行业分红率有望维持在稳定状态,仍将为投资者带来稳定收益。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良好,资本充足率稳步提高,银行业运行稳健,未来随着经济运行逐步向好,银行股将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当前:银行业运行稳健

  

  高盛在研报中提到中国多家银行将面临盈利压力,存在股息减少的风险,并下调多只大型中资银行的评级。

  

  “这是外资机构正常的投资评级分析,对此应客观看待。”王一峰认为,高盛在报告中同时也对7家银行给出了买入和中性评级,并不是整体唱衰。整体来看,我国银行业运行依然稳健,资产质量良好,盈利水平稳定。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2%,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8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0%;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6.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572亿元;拨备覆盖率达到205.24%。

  

  目前,中国银行业资产占全球27.69%,但持有全球32.67%的一级资本。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以一级资本排名的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上,中国银行业表现继续亮眼,共有140家银行上榜,总数仅次于美国的196家,前四位均为来自中国的银行。

  

  对于银行股的整体表现,市场给予了较为肯定的观点。

  

  赵锡军表示,中国银行业应对环境变化和挑战的能力非常强,目前尚未出现过系统性危机。经过多年的改革化险,尤其是2017年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以来,金融体系的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对银行业风险防控的要求愈加严格,风险的处置也更加及时,金融系统运行稳健。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疫情冲击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中国银行业沉着应对、砥砺前行,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基本稳定。”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此同时,银行业持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宏观经济持续恢复。中国银行业重视增强资本实力,在金融管理部门支持下,不断拓宽资本补充渠道,通过多种方式补充资本,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A股上市银行基本面虽承压,但盈利保持稳定,随着板块估值下跌,性价比有所提升,年底或有估值切换行情。他表示,复盘过往12年来看,优质银行投资回报率远超银行板块。

  

  焦点: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在高盛的这份研报中,房地产、地方政府两类业务的信用风险成为焦点。专家认为,“不应过分夸大这两部分风险”。

  

  从房地产领域来看,目前,银行房地产授信敞口总体稳定,房地产业务非标资产占比压降。而政策层面,去年11月以“金融16条”为代表的信贷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三支箭”政策组合持续发力,地产行业供需两端均呈现企稳回暖态势。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认为,一系列房地产政策将持续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质量,地产风险的高峰期已过。

  

  地方政府债务方面,高盛研报认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覆盖银行61%的资产。如果地方政府允许债务展期,违约风险会受到控制,但银行面临几年的利润损失。不过高盛方面也表示,并未假设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相反,他们认为,地方政府债风险可控。地方债务对银行利润会有影响,但对各家影响不一。

  

  “从整体视角来看,我国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总体负债率并不高。”赵锡军告诉记者,尤其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负债率很低。目前,个别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令人不太满意,但从处置方案来看,全国一盘棋,若通盘考虑,个别地方政府的债务化险并不是大问题。

  

  中金公司最新报告称,对银行来说,基于市场化原则参与优质城投债务置换信用风险较低,也是当前优质资产竞争较为激烈的环境下信贷投放的可行选择。对于弱资质城投的债务重组能够降低风险暴露和扩散的风险,但可能对银行账面资产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另外,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基建投资的发力,有利于城投平台现金流及盈利能力的恢复。对此,赵锡军分析称,基建投资形成的有效资产可以扩大整个城投平台的资金基本盘,为其提供更大的腾挪空间。另外,优质项目带来的现金流回报也可以增强平台的还债能力。

  

  更需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做好对基建投资、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已取得显着成效。”王一峰表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方面体现了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经营能够很好地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另一方面也实现了银行业与我国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正循环。

  

  展望:经济回升将带动银行盈利向好

  

  不过,息差收窄、盈利承压的问题依旧值得关注,商业银行下半年发展态势又将何去何从?

  

  华西证券分析认为,银行业绩支撑因素除了息差企稳和信用成本保持基本稳定的预期外,规模和非息收入也将出现边际改善。其中,在规模方面,今年银行信贷靠前发力、投放节奏前置,下半年规模增长将保持稳健,对营收形成支撑。整体来看,在宏观经济逐步恢复以及稳增长政策加码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银行业基本面筑底,下半年经营景气度有望逐渐企稳。

  

  王一峰对记者表示,从银行业自身经营情况来看,主要银行仍然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拨备覆盖率水平维持高位,资本充足率水平持续提升,主要银行具有内在稳定的基础。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也提升了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下半年,银行基本面进入筑底阶段,业绩增速有望伴随经济恢复向上改善。”他说。

  

  外部宏观环境也将深刻影响银行业发展。从6月份PMI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动能环比持续转弱的过程或已接近结束。6月16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国盛证券研报称,未来可继续关注更多稳增长政策落地情况,如财政政策进一步加码、地产需求端政策边际放松、消费刺激政策落地等,有利于扭转市场的悲观预期,从而对银行股形成利好,带动估值修复。

  

  银河证券分析认为,政策层面继续发力稳增长、扩内需,银行经营环境面临改善,信贷投放节奏趋向常态化,零售端需求尚有改进空间,重定价影响预计加速出清。该机构认为,后续阶段银行基本面有望企稳,不良风险总体可控,估值性价比突出,进一步吸引长线资金布局,继续看好银行板块投资机会。

  

  “在这些措施落实到位以后,将切实提升市场主体和民营经济主体的信心,今年的预期目标如期实现可以期待。”赵锡军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人民银行发布的二季度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端经营景气度和盈利预期改善,居民消费意愿提升,边际改善趋势仍在。随着经济的恢复,专家认为,银行业总体资产负债也会进一步改善,推动盈利能力继续回升。

 

责任编辑:周子章

银行

银行业

资产质量

金融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