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黑灰产隐秘运作 如何让它无所遁形
2023-09-21 09:18:55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作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部分,打击黑灰产日益受到重视。据业内人士介绍,金融消费投诉涉及的“黑灰产”实际上就是非法代理维权,一些职业的非法代理机构通过怂恿或者诱骗消费者委托其提出不合理诉求,以此收取代理费用,其目的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并不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近年来,在各地监管部门的重视之下,各种政策以及风险提示陆续出台,各地也纷纷成立抵制金融黑灰产的联盟。关于黑灰产,我们到底面临怎样的困境?对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揽客:打着哈欠“钓鱼”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移动互联网等社交平台是非法代理维权者的活跃之地,也是他们揽客的主要渠道。


  “前几年,我在一些视频平台搜代理维权,会出现很多视频以及直播。”在金融科技公司工作的小雨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直播里,屏幕上是一张大大的表格,上面用不同颜色记号笔区分着各类金融机构,主播以此介绍各类金融机构对待借贷逾期的‘态度’和做法,通常在屏幕下方都有二维码,可通过扫码获得联系方式。”


  根据介绍,《金融时报》记者分别在两个常用的视频平台上搜索“代理维权”,但没有看到上述内容,搜索后出现的基本上都是金融机构的消保知识或风险提示,比如“警惕代理维权”“代理维权不是馅饼,是陷阱”等,或者其他行业一些业务的代办、代理。


  非法代理维权、征信修复消失了吗?


  “近些年,金融监管部门给力,在打击非法代理维权方面下了大力气,多次进行风险提示,平台也进行了相应整顿。但是,输入‘协商逾期’‘网贷还不上’‘欠款逾期’等关键词,仍会出现相关视频。”某金融机构从业者说。


  小雨做过相关统计,今年3月至8月,腾讯视频包含网贷、逾期、欠债等字眼的视频大约有400条;微信搜一搜,原创加上转发,相关文章数量超过7万条。


  记者在上述两个平台搜索上述关键词,的确发现诸如“信用卡网贷逾期”的视频,有的视频还标有“广告”字样,还有的则披着“金融知识分享”“法律援助”等马甲。


  直播间里,进行相关搜索后,大约有7个主播在线,直播主页上有负债、逾期等字样。在连续观看直播几日后,《金融时报》记者发现,在线关注的人数通常是个位数,有的为零;有一次最多的一个直播间有19人在线,主播因网络原因掉线,重新上线后没人了,主播直呼可惜。关于内容,大部分是主播自说自话,在偶尔连线或者屏幕互动时会躲避场控,规避敏感词,金融机构以及借贷平台在其口中往往是代号,如小招、小贝等;会不停提醒点击下方链接加私信;有一个主播,面对镜头一言不发长达10多分钟,时不时低头捂脸,甚至打了个大哈欠。


  “这些主播都没有流量,‘有需求的’才会去关注和交流,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位业内人士说。


  困境:隐秘且难以量化


  上述视频链接,有多少是真正的黑灰产,并无法界定。而这正是令业界头疼的问题,隐藏性极高。


  “相对于对公业务,个人零售业务是最容易被投诉的。”日前,在新金融联盟举办的“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金融黑灰产”座谈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在分析黑灰产产生的原因时说,“有人不想还钱,有人想挣钱,有需求就会产生供给,黑灰产出现有一定必然性,或者说有一定的客户群,至于量有多大,还需要做进一步分析。但需要引起重视,把所谓的黑产扼杀在萌芽状态。”


  据了解,金融机构或助贷平台通常是在处理投诉时发现黑灰产的迹象。


  “从最近一年客户投诉成因来看,协商还款和减免费用的诉求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两者合计已接近八成。其中有一些‘诚实而不幸’的客户,我们会积极给予纾困;但是,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债务人迫切需要解决诉求来诱导债务人选择黑产渠道进行维权,导致投诉举报化,而且呈现规模化、流程化、同质化的特征。”一位银行信用卡中心的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公司投诉出现了偏离度极高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业务量与以前持平,而且是业务合规性仍在持续提升的情况下,投诉量却出现了较快增长。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做了很多数据分析,发现投诉增长背后黑灰产是一个原因。”度小满消保负责人说。


  “因黑灰产隐藏属性极高,大部分为疑似案件,逾期客户会效仿黑灰产的一些专业术语或者投诉手段,单从投诉中无法有效辨别是客户效仿还是黑灰产代理投诉。”奇富科技高级副总裁徐庆宏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但也有一些证据会很明显,比如内容模板化,不同客户会使用相同的话术和证明,还有的非法组织仿效钓鱼执法,通过缠诉闹访、恶意投诉等手段向金融机构或助贷平台施压。”


  张健华认为,除相关团伙受利益驱使外,当前金融黑灰产的标准界定不清晰、打击力度不足也是相关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危害:受伤的不仅是机构


  “消费金融占我们业务比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身受其害。面对投诉上升,我们需要应对监管问责和声誉风险。而这些金融黑产打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旗号,实际上是挤占了银行大量消保和服务资源,加重银行运营成本,同时也推高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某银行从业者直言。


  《金融时报》记者在咨询时发现,有的代理维权人员会要求提供借贷的相关信息,以防止“被钓鱼”。


  “非法代理维权会危害借款人的财务、信用和信息安全,借款人不仅容易被骗取大量钱财,个人信息还会被泄露甚至转卖,容易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徐庆宏说,看似是有人在帮他们,但实际上可能陷入另一个危机,没有及时还款,个人征信会受到影响,同时黑产收取高额费用,也会加重客户经济负担。


  在金融从业者看来,除了从业机构和借款人,金融黑产还会对社会信用环境造成伤害。“长远来看,黑灰产会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破坏者,不仅侵占了真正遭遇生活困难需要帮助的用户减免份额,同时,会助长不劳而获的风气,可能会衍生到金融行业之外消费领域的秩序,在社会层面诱发更多风险。”相关金融从业者表示。


  举措:共同抵御侵害


  9月15日,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正式启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提高金融安全意识”是重点开展的工作之一。


  此前8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起《关于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协同、维护行业正常秩序的倡议》,呼吁互联网金融领域从业机构切实践行负责任金融的理念,身体力行站在反黑灰产的第一线,共同抵御黑灰产活动的侵害。


  当前,银行、金融科技等机构已行动起来共同抵御黑灰产侵害。去年,深圳市银行业协会组织深圳8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深圳银行业整治反黑产、反催收等黑产的自律公约;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通过自身积累的风险识别、风险处理等技术优势,积极搭建防御体系,今年8月,马上消费牵头研发金融黑产打击系统——爱玛平台开始试运行,目前有7家金融机构作为首批试点已基本部署完毕;奇富科技自有的“奇网”系统已为用户提供超2500次反诈预警,此后还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与产品优化,增加一系列对相关黑灰产的反制措施,并将相关技术储备与信息分享给金融行业合作伙伴。


  “监管、司法、媒体等各方需联合起来,加大打击黑灰产整治力度,出实招下重拳,共同保卫消费者和金融从业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健康生态。”徐庆宏认为,各机构也应发挥各自优势,主动识别各类黑灰组织,阻塞各类黑灰产渗透。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表示,所有的市场参与主体都要合规展业,这是对消费者权益最大的、最基本的保护。同时,也要引导、教育消费者对自己“负责任”,理性消费、合理借贷,以诚实守信为荣,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防止自身利益再次被侵犯。希望更多的从业机构参与进来,共同保护消费者和从业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从业机构的正常运营和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还有业内人士呼吁,加大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内容整治,屏蔽非法代理维权、反催收视频,截断黑灰产传播链条。


  “从业机构可以探索对金融黑灰产进行反向攻击,收集黑灰产机构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的线上获客渠道,然后进行反向投诉。”度小满消保负责人分析称,长远来看,从业机构借助反向投诉机制和舆情监控系统,可以降低治理成本。


  张健华建议,有关部门对金融黑灰产的定义、特征等方面进行明确界定,金融、司法、工商、税务、电信、媒体等部门要凝聚共识,合力打击金融黑灰产。司法系统可以尝试建立批量化处理方式,降低相关机构对黑灰产的诉讼成本。


责任编辑:周子章

金融黑灰产

银行

金融

消费者保护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