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深度融合 科技加速赋能银行业发展
2023-11-27 09:48:44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线上申请,半小时审批,300万元资金很快就到账。”武汉优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效的线上融资服务为企业送上了资金“及时雨”。


  今年5月份,因项目回款慢、经营资金被占用,该公司急需补充流动资金,武汉众邦银行迅速为其解决了资金难题。据了解,该行创设了众邦银行“101”模式,即“1分钟申贷、0人工干预、最快1分钟放款”,能够让企业快速获得融资,缓解其资金周转压力,也赢得发展新机遇。


  这一切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


  金融数字化转型早已成为广泛的行业共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在金融实务中的应用深入,近年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科技正在加速赋能银行业发展。


  银行业加大科技投入


  从2022年A股42家上市银行披露数据来看,上市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增加,总体保持较高增速。六家国有大行2022年金融科技投入均在百亿元以上,总额达到1165.49亿元,平均投入约194亿元。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农商银行的投入规模分化较为明显,招商银行累计投入高达141.68亿元,而规模最小的农商银行投入规模仅有3.1亿元。从金融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来看,股份制银行相对较高,2022年,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均超4%。


  整体来看,大型银行当前基本已经迈过业务线上化的阶段,数字化战略目标开始转向平台化、场景化、生态化发展。各家银行纷纷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围绕特定场景打造综合数字服务平台,完善贯通全条线的科技架构体系,战略重心也从单个系统的金融科技应用转向了打造全生态、多场景、广用户的全面数字化经营业态。


  大型银行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动前沿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抢抓金融科技关键领域高点。例如,为研究和加速AI、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金融场景落地,各大行相继和科技公司联合成立金融科技实验室,专注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与此同时,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目前数字化赋能的主要应用方式仍然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为主。中小银行通常与外部金融科技公司和同业领先银行开展技术合作,内部信息系统架构仍处于建立或完善阶段。因此,中小银行的技术赋能战略也更侧重于依托数字转型推动产品创新和效率提升。例如,许多中小银行借助区域优势,深耕客户需求,通过数字标签、分析、建模,完善对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努力开发特色金融科技产品。同时,也在努力完善数据治理与风险控制,依托内外数据与技术支撑,提升整体治理效率。


  金融科技本身具有典型的马太效应。大型银行资金与人力投入高,金融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小银行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应用,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储备相对匮乏、技术基础薄弱,与大型银行相比,其数字化转型广度与深度仍有待提升。


  “由此也决定了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科技赋能的战略定位各异。但从行业整体来看,科技正在加速赋能银行业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普惠领域受益明显


  “曾经我们只知道捡‘西瓜’,而忽略了‘芝麻’,实际上现代金融科技给了我们‘西瓜’和‘芝麻’一起捡的机会。”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


  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为普惠金融的深入推进提供了绝佳的机遇。金融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使得为更多长尾客群提供更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变为可能,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小微企业信息不充分、不真实,银行缺少可准确评估客户信用的数据基础,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商业银行充分发挥科技和数据优势,以大数据手段分析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正在重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


  建设银行推出了小微企业评分卡评价模式,从“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信用评级”转向“以交易记录等大数据为核心的履约能力判断”,挖掘小微企业信誉曲线,建立起融资“正面清单”,破解小微企业资信不完整问题。建设银行开发的“惠懂你”APP是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探索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一个有益实践。


  快速发展的科技为农村金融服务扩容提供了机会。例如,不少商业银行在乡镇、村口设置金融服务站点,或在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设备等,为村民提供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大量的“村口银行”进一步延伸了金融服务半径,而技术支撑的业务流程线上化为此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兴业银行探索“金融+科特派”服务新模式,在福建,该行组建了“300名科技特派员+100名金融特派员”队伍,并在福建省重要金融基础设施“金服云”平台开设“科技特派员金融服务专区”,让金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推动金融更多流向乡村沃土。


  中小银行也在借力科技积极推进普惠金融领域的产品服务创新。例如,为破解小微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众邦银行打造了“众微贷”“众链贷”“众商贷”三大小微金融全链条产品体系,实现对资产信用、交易信用、数据信用的充分挖掘。其中,纯信用小微贷款产品“众商贷”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结合企业纳税、产业链属性等数据,进行分层分级风险判断,解决了小微企业信用难定、难用等问题。


  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


  当下,银行业务开展已经与金融科技应用深度融合,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深水区。商业银行应该如何继续发力,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专家认为,赢得差异化优势需要在战略层面进行差异化设计。大型银行首先应当紧扣发展定位和目标,紧贴金融科技发展前沿,利用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其次要注重提高数据治理能力,从基础性、长期性和整体性的视角建设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和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第三,结合业务发展,银行要强化对金融科技人才激励与创新激励,加大薄弱环节和研发重点的集中投入,选择符合自身禀赋和实际需求的技术研发及应用模式,不断优化升级基础架构和底层系统,保持对银行业务的技术支撑与牵引能力。


  中小银行正在紧抓转型机遇期。例如,本文开头案例中提到的众邦银行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每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保持在5%以上,全行从事科技研发创新的人员占比达60%。但需要关注的是,数据显示,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马太效应加剧,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仍然任重道远。


  面对发展的新形势,中小银行应如何应对挑战,走好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从长远看,中小银行应当在规模和投入的硬性约束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金融科技发力点,避免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要深入探索通过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科技战略实现突围,不断增强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真正价值创造的内生动力。”刘晨表示,一方面,中小银行应当深入了解自身技术需求,基于业务线发展方向、可运用信息资源、科技投入能力等综合考量,基于自身禀赋,围绕服务定位,有针对性地选择科技投入方向,建立深耕本土的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在一些共性的金融科技需求方面,中小银行可以依托大型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区域科研机构等,积极探索合作模式,降低科技投入和运维支出。


  此外,专家提到,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应当强化技术应用对业务经营与内部管理的精准赋能、深度融合,打造各机构特有的数字生态,形成具有一定客户黏性的数字场景。


  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科技正在从底层基础设施跃升为顶层的创新先导,驱动银行的流程再造、组织变革和战略转型,并催生出新的技术。随着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的积累进化,可以想见,金融服务将被嵌入更多数字场景中,金融服务的触角将进一步向深处延伸,变得更加无形无感、无处不在。


责任编辑:周子章

科技赋能

银行

金融科技

金融数字化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