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利好政策叠加 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万亿元
2023-12-06 09:05:22
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

  随着绿色金融政策的推出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不断升温。Wind最新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今年以来我国共发行758只、规模共计10815.7亿元的绿色债券,较去年同期745只10566.6亿元的市场规模,在发行只数上同比增加1.74%,在融资规模上增长2.36%,净增加249.1亿元。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在双碳目标下,绿色经济发展迅速带动相关融资需求快速释放,未来在满足投融资需求方面,绿色债券将发挥更大作用。


  发行规模单月屡超千亿元


  据专家介绍,绿色债券是指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必须100%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根据发行方、发行场所以及监管机构的不同,绿色债券通常包括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


  12月4日,青岛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为80亿元,为3年期固定利率品种,票面利率为2.84%。无独有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此前在中央结算公司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发行绿色债券总计70亿元。其中,2年期支持安徽地区绿色产业发展主题绿色债券,发行规模30亿元,发行利率2.4314%,认购倍率4.09倍;3年期支持全国绿色产业发展绿色债券,发行规模40亿元,发行利率2.546%,认购倍率3.73倍。至此,农发行绿色债券年度发行规模首次达到200亿元。


  青岛银行和农发行只是两个典型代表。Wind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1月份,全市场共发行63只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1172.7亿元。这是今年以来,第6个月发行规模超千亿元。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绿色债券年内发行量最高,达1610.8亿元。从债券发行类型来看,金融债、商业银行债、地方政府债等占比较高。


  绿色债券受多方青睐


  “绿色金融债发行增长,一方面与当前低利率市场环境有关,市场利率的走低,有助于降低绿色金融债发行成本。另一方面,随着绿色信贷投放的增加,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扩充资金来源,以满足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称。


  在杜阳看来,从需求端来看,国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绿色金融领域存在巨大融资需求。从供给端来看,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符合国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政策取向,故受到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的青睐。


  “在去年发行‘大年’的基础上再次增加,足以说明绿色债券在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近两年绿色债券发行快速上量,与政策鼓励推动、债券发行成本优势明显有关。


  事实上,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于2015年底正式启动,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且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经历了探索性发展、市场化机制初步形成和规范化发展三个阶段。随着《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和《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的出台,国内绿色债券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体系也逐步成熟。


  涉及行业有待进一步拓宽


  值得一提的是,12月1日记者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获悉,交易商协会牵头研究编制的中国绿色债券指数(以下简称“指数”)于近日正式发布。据悉,该指数可以衡量绿债市场价格波动以及表征绿债市场整体走势,为投资者提供有益参考。同时,它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绿债市场影响力,促进ESG理念与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良性互动,助力中国绿债市场高质量发展。


  另外,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要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包括支持民营企业注册发行科创票据、科创债券、股债结合类产品、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等,进一步满足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民营企业资金需求。


  “绿色债券市场除了要积极支持能源绿色转型外,还需要推动对加大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这有助于增强绿色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支持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对于促进就业,绿色创新与产业转型均有重要意义。”对此,周茂华认为,绿色发展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窄,民营企业绿色融资潜在需求较大。下一步,绿色债券发行涉及行业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责任编辑:周子章

绿色债券

银行

金融债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