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银行卡监管趋严态势不减,加强开卡、转账管理
2024-01-02 09:36:28
文章来源
时代周报

  2023年,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持续推进,相关部门、银行机构针对个人银行卡持续加强信息审核,监管持续趋严。


  “这个卡每年只能取30000元?”2023年12月底,刘金秋(化名)诧异地向一家国有大行北京朝阳区支行的工作人员询问。刘金秋在这家支行开设一张Ⅲ类储蓄卡,但缺少提现功能,因此想再开办一张实体储蓄卡,但被工作人员告知,银行卡每日及每年的提现、转账存在限额,分别为3000元和30000元。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下半年开始,不少银行开始限制账户转账金额,提高对相关资料的审核,对开通大额转账要求提供相关佐证等。近日,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对新开Ⅰ类储蓄卡设置线上转账限额。


  多家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严控新开卡及线上转账额度,与加强管控电信诈骗相关。金融监管部门、银行机构以及警方等联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正在多地开展。


  严管新开户业务


  日前,一家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所在银行对储蓄卡开卡管控严格,用户若没有明确开卡需求,只能开设Ⅱ类储蓄卡。如有Ⅰ类储蓄卡的明确用途,比如已获取国外学校录取通知书,因需要缴纳学费办理带有外币子账户的银行卡或购买房屋等,可携带相关证明到银行网点协商办理。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原本Ⅱ类储蓄卡包含存取转汇等各项业务的每日结算额为10000元,全年200000元;他所在网点区域属电信诈骗中风险地区,办理的Ⅱ类储蓄卡每日出账限额5000元,全年50000元。在部分高风险辖区内,办理Ⅱ类储蓄卡每日出账限额3000元,全年30000元。


  多家国有大行均提高了对个人账户非柜面渠道的管理力度,具体措施包括下调网上支付交易限额、转账限额等。工商银行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一名网点大堂经理透露,工商银行会根据用户日常支出需求,与客户进行电子银行渠道限额约定。新开卡用户在没有支付需求证明材料的情况下,电子银行渠道线上转账初始限额为日累计10000元。


  2023年下半年,中国银行天津分行、陕西分行均公告强调,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按照银行账户分类分级管理要求,将适当调整相关账户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青岛银行、徽商银行、瑞丰银行等一众城商行都陆续在官网发布下调部分账户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的公告。


  一家国有大行位于上海的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非上海市户籍用户,可携带身份证及上海市常住证明到网点办理Ⅰ类储蓄卡,但新开Ⅰ类储蓄卡会被设置限额,初始限额会根据用户所提交材料设定,普通用户每日进出账限额会被设定在10000元至100000元之间,今后将长时间延续限额管控。若用户有需求,网点将根据用户具体情况,为用户临时提高限额。


  多名银行从业人员表示,严控新开卡、设置线上转账限额等措施是为了降低涉案账户数量。北京一家银行网点的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银行机构要强化账户和电子银行准入环节的源头防控,在账户开立、电子银行注册等重点环节做好审核调查,采取合理必要措施识别客户身份,了解开户目的,判定相关开户行为是否符合客户真实合理用途,落实好账户限额分级管理要求。


  这名银行网点负责人还表示,可根据客户身份核实程度、风险特征结果、实际需求开立相应的Ⅰ、Ⅱ、Ⅲ类账户,确保账户功能与客户正常资金结算需求相适应。对于异常可疑行为,在开户环节阻断企图利用出租、出借以及出售银行账户转移犯罪资金的犯罪分子。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银行严格把控开立储蓄卡和线上支出额度,主要是积极响应监管规定,提升金融反诈工作质效。相较线下柜面交易,线上大额交易在确认客户真实意思表示和交易目的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要强化交易监测力度,及时防范异常大额交易。限制线上支出额度有助于降低客户受骗风险。


  李一帆还表示,银行进一步降低存量账户的涉诈风险要加强风控管理,完善交易监测,有效运用科技手段描绘用户画像,以便精准识别客户日常交易习惯,进而在交易事前、事中、事后跟进风险评估,对异常操作及时实施账户限制;其次是强化金融科技赋能,运用大数据技术排查各类账户,在合规前提下及时清理“沉睡账户”,避免此类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


  “两卡”出借风险高企


  近年,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防范工作逐渐加大力度。


  2020年10月,国务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为斩断犯罪分子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随着此项行动的大力开展,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下称“帮信罪”)的案件数量快速增长。


  帮信罪是主要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全国各级法院新收帮信罪案件共计7.2万件。据2023年8月最高法刑三庭发布的调研报告,帮信罪案件数量已跃居各类刑事案件第三位,帮信罪案件中近八成为“两卡”(手机卡、银行卡)案件。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何闪闪律师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从法律规定来看,构成帮信罪须同时满足主观“明知”、客观提供帮助行为及“情节严重”等条件。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犯罪技术手段提升、花样繁多、形式隐蔽,导致电诈等网络犯罪高发。在此形势下,2020年10月“断卡行动”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帮信罪案件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也随之激增。


  “帮信罪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是非法买卖各种具有支付结算功能的‘两卡’,也就是日常说的银行卡和电话卡。第二是提供专业技术、工具和推广服务支持违法犯罪活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刘仁堂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


  上述国有银行的网点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倒卖储蓄卡、手机银行等支付结算设备,市场贩卖价格可达2000元以上。对于如何预防帮信罪,何闪闪律师表示,个人在遇到收购、出租、出售银行卡、手机卡,以及“跑分”“吸粉”“刷单”等网络推广、营销、结算等行为时,要格外提高警惕,也可在国家反诈中心APP多了解一些新型电诈手段和技术,提升自我甄别力。


  他还建议加强家庭、学校、政府、司法机关、社会组织之间的联动,通过沙龙讲座、普法活动等形式,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


责任编辑:周子章

银行卡

银行

金融监管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