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新消费玩转“内循环”
2020-08-28 19:34:18
文章来源
人民政协网

作者:吴志红 |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经济发展原本的节奏,却也让人们体验到了“宅”家办公、学习、生活的新方式。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新消费越来越颠覆人们已有的消费习惯,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生活。生活在改变,背后的经济活动也在颠覆般地改变。外贸、投资、消费三驾经济马车中,消费异军突起。新消费是指由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商业模式以及基于社交网络和新媒介的新消费关系所驱动之新消费行为。新消费好似“内循环”里的一匹“黑马”,横冲直撞地寻找新空间,一往无前,前路一片光明。

  

  新消费已站稳脚跟

  

  “我在盒马生鲜定菜,在淘宝买衣服,在京东买生活用品。现在还新下载了必要App买化妆品。”30多岁的绣绣与本报记者聊天的这段话,让人想起了演员宋丹丹2000年的小品《钟点工》。

  

  “我这鞋,阿迪达的。裤子,普希金的。衣裳,克林顿的。皮带,叶利钦的。你再瞧我,我这兜里头用的都是世界一流名牌化妆品。”如果时间换作当下,那个时髦的钟点工老太太应该是在网上下单淘回的那一身。

  

  就在《钟点工》演出3年之后的2003年,淘宝网上线。17年的时间里,各类互联网平台大踏步地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现在,许多人发现,新消费已不是什么新潮的问题,它已经是我们的常态,已跟我们扯不断,挑还乱。特别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新消费更加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其背后的经济活动也正由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例如,教育消费,得益于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对中高端需求日益增加,教育或再教育的消费早已是许多人消费清单上的固定开支。

  

  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疫情防控期间,多个在线教育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千万以上。

  

  在日前的亚布力武汉论坛期间,松鼠AI一对一CEO、联合创始人周伟举了个自己的例子。“我们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交互场景98%在线下。如果仅靠线下,怕是我们早就关门了。”

  

  然而,“惨”剧并没有发生。8月,“我们线上同学比去年同期增长800%。客单价下来了一些。”周伟说话之前,自己先嘿嘿地笑,“我太开心了。”

  

  不仅是在线教育迅速爆发,各种新消费也都纷纷提速。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解读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时表示,今年以来,生鲜电商、门店到家等在线零售业态迅速壮大,网络购物保持快速增长。1—7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比1—6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5.0%,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其中,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吃类和用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38.2%和18.6%,均保持快速增长;穿类商品同比下降0.9%,降幅比1—6月份收窄2个百分点。

  

  技术驱动新消费

  

  自从互联网购平台出现,互联网大约花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大为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消费观念,不仅是消费场景由传统门店转向线上,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关我们消费的许多美好的事正在线上出乎意料地发生。

  

  只有9.9元,能喝一杯跟市面上30多元一杯的咖啡差不多质量的咖啡吗?而且,你还可以在咖啡杯上印上你定制的图案,成为你个人独特的标志。去年,必要App创始人及CEO毕胜设计的一款“小必咖啡”做到了。

  

  为什么能做到?因为技术的进步。中国是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民生最广泛的国家,老的互联网技术不断迭代,新的原创技术在不断涌现,不断给中国消费者带来惊喜。

  

  毕胜的技术模式起步于2014年,必要商城基于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即用户直连制造)模式,瞄准传统零售的设计、生产、经销、分销、库存、配送的周期模式,开启了从消费者到制造商的去中间化和反向定制:通过为消费者和品牌制造商搭建平台,让终端消费者直接触达制造厂商,砍掉了产品中间的10多项成本增加环节,使制造商基于用户需求实现柔性生产。

  

  2018年底,拼多多提出一个新品牌计划,也是基于C2M模式,与必要异曲同工。2019年,有900多家企业参与到这个新品牌计划当中。

  

  由于疫情,中国外贸受到影响,一些有优质产能的外贸商家,出口订单下降,但让他们面对国内的市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细分目标客户是谁,他需要什么。拼多多的C2M恰巧可以帮到他们。

  

  一位拼多多的高管给记者举了一个扫地机器人的例子。拼多多让给国外品牌的外销企业做减法,去掉一些中国消费者不太能够理解的功能,之后再做加法,把电池寿命加长,把吸力加大。产品的成本降下来,又能满足内销本土的消费者意愿,成了线上爆款。生产企业也缓过来了,又多了一条内销的生路。

  

  “我们通过集中消费者和消费端的一些需求,传递到供给端,优化生产,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循环。”

  

  那个情不自禁笑出声的周伟坦言,企业获得好业绩,依靠的就是新技术。“我们只用了20天将全国原来2000家线下的学校,十几万名学生全部转移到线上。之所以能做成,是因为我们之前有这方面的技术投入。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去解决线上新的获客场景的能力,解决供应链、生产效率的问题,那么,也就提供不出好的产品。”

  

  谁都不知道一两年或者三五年,又会冒出什么技术新玩法。新消费,没有技术万万不能。

  

  近年来,国家加速推进新基建,为新消费开拓出更多的创新空间。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激发新型消费需求,要加快突破一批反映新型消费、升级消费要求的核心、关键及共性技术的规模化商业应用,有效破解阻碍消费升级的共性难点堵点,着力为新型消费的发展打造更扎实的平台基础。

  

  消费,是人们的最终需求,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正如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所说:“我国企业要顺应新一轮产业变革趋势,积极投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科技创新。”企业想要抓住新消费的“时间窗口”期,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

  

  新消费政策红利凸显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新消费显现出强大生命力。

  

  新消费时代来临,在政策层面导向的支持十分有利于新消费的迭代。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出台,鲜明指出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文件针对问题制定了顶层设计。

  

  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倒逼下,新消费对GDP的贡献业绩赫然。今年下半年,扩大内需政策的持续发力,有望促进消费的进一步复苏,从而为促进“双循环”增添更多动能。

  

  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正成为多部门的重要发力点。日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电视电话会议,明确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推进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近日表示,要更好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下半年我国将加快推动智慧零售、在线教育等新型消费高质量发展,推动汽车和家电消费转型升级。

  

  地方性新消费政策也在陆续出台。广东省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4月,疫情的阴影尚未散去,广东出台了《广东省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政策措施》,鼓励零售企业直播带货,鼓励主要商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8月,四川出台《四川省培育发展新消费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到2022年四川信息消费规模超过6000亿元,网络零售额超过6500亿元。

  

  “云”上“云”下,背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供应链、生产链,新消费在“双循环”战略下的成就不可限量。


责任编辑:曾子剑

新消费,内循环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