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产业鱼龙混杂:公司抄袭数据成果、专业人才缺口大等迫切待解
2021-01-07 10:00:36
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投1元赚98元,这样的买卖怎么干?


  冬有暴雪夏有雨,不测风云刮四季。从雄安新区建设到海南岛旅游开发,气象产业改变了旅游、交通、农业、外卖等行业的原有工作方式。业内普遍认为,气象上投入1元钱,产值上能赚98元钱。但专家认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气象产业刚刚起步,并存在数据开放度不够、行业内鱼龙混杂、人才匮乏等三大问题,仍需要加紧发力。


  近期以来,雄安新区建设工地一个项目部负责人李经理每天都关注汽车爆胎指数。“从夏入冬,工地上车辆多,不能因为爆胎影响工程进度。”据李经理介绍,爆胎指数达到4级时,他指示司机特别注意控制车速,适当减少行驶时间。


  开发这一指数的富景天策(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勇介绍说,从汽车爆胎、水泥搅拌,到工地防洪、低温预警等,气象产业可以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精准点对点服务。


  “气象数据可以帮助外卖企业依据天气的恶劣程度将骑手在不同商圈、区域中进行合理调配,增强恶劣天气区域骑手的运力。”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副总裁说。


  气象产业甚至为海南找到了“避暑胜地”。富景天策(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当地气象部门合作,综合气温、海拔、温度等要素设立了旅游舒适指数,在五指山附近找到不亚于北方的“避暑区域”,直接服务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布局。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气象领域相关企业达到1.09万家。2019年新增企业注册量为1317家,是十年前的5倍。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气象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介绍说,目前美国气象行业产值达7000亿美元,欧洲达6000亿美元,我国气象服务产值仅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此外,多家气象企业负责人均对气象产业的中外之间的差距之大表示认可。同时,谷歌、IBM等国外巨型企业开始布局气象行业,可能会对我国气象行业造成冲击。


  记者走访气象企业、专家等了解到,气象产业目前存在三个迫切的问题。


  首先,数据开放度不够。据多家气象企业负责人介绍,我国气象卫星的运营主体为国家机构,作为业务卫星,一直免费提供数据,尚未实现商用。


  一家气象公司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想获得更多一手数据,依然要依靠气象服务部门,但流程和手续相对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气象卫星数据的商业化进程。


  多位专家和气象公司负责人认为,我国自2015年起逐渐开放气象数据,但开放的速度很缓慢,这成为影响气象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其次,行业发展鱼龙混杂。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气象领域相关的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之内的企业占绝大多数,占比71%。其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内的企业又占到近一半。众多中小企业从事的基本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边缘业务。


  记者采访发现,有的企业拿到气象部门安装气象预报大喇叭的工程,摇身一变注册了气象公司;有的公司做起“气象数据搬运工”,简单抄袭气象部门和其他公司的数据成果,招徕生意。


  “这些企业扰乱市场秩序,让处于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腹背受敌。”张勇说。


  第三,气象人才缺口大。自从国内商业气象服务开放以来,短时间内市场一下涌入了很多做气象服务的公司。但我国高校中开设气象学专业的较少,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一位气象局负责人直言:“现在不仅气象局缺人才,气象企业更缺人才,巨大的人才缺口与快速增加的企业数量形成对比。”


  “业内有个说法,气象上投入1元钱,产值上能赚98元钱。”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说,在重视气象产业防灾减灾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商业价值。


  首先,鉴于我国气象产业不成熟,政府需要进一步培育产业发展。多位专家认为,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政策法规,进一步简化气象数据使用流程,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气象服务。


  另一方面,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峰辉等人呼吁国家建立专项基金和扶持政策,为掌握核心技术的创业者及科技工作者提供足够的政策环境和资源。


  同时,业内人士呼吁明确气象领域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商业气象机构经过多年发展慢慢培育起客户的使用习惯,但不少气象企业负责人担心在市场培育成熟后,国家气象部门借助公权力进军商业领域,这将严重影响气象市场稳定与发展。


  企业家呼吁明确气象领域的政府边界,让民营企业可以安心开拓市场,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此外,要加强人才培养。专家认为,一方面要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为气象产业发展壮大培养后备人才,另一方面推出气象行业职业技能培育机制,提升行业技能水平。


责任编辑:曹晖

气象产业

数据成果

专业人才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