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发布“掬时代活水,溯中国奇迹”主题系列报告,以《中国企业发展全年报(2021)》为总报告,挑选出“建党百年、碳中和、双减”等十大关键词,聆听时代强音,紧贴中国发展脉搏,对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进行全景回溯洞察。
《全面脱贫:830个脱贫县市场主体分析报告(2021)》为“掬时代活水,溯中国奇迹”主题系列的第五期报告,命中年度关键词“建党百年”,以下为报告正文。
自2012年我国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起,到2020年底,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已经全部脱贫摘帽,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
适逢全面脱贫一周年,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发布《全面脱贫:830个脱贫县市场主体分析报告(2021)》,报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的角度概览脱贫县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通过个体经济和国有经济深入分析脱贫县脱贫“摘帽”的关键因素。在企业大数据的助力下,追踪这832个脱贫县的过去与未来,尝试揭开脱贫真相的神秘面纱。(注:有四个脱贫县两两合并为两个区,因此下称830个已摘帽脱贫县)
一、“云贵川藏”脱贫县总数超全国三分之一,江浙粤闽地区脱贫县为零
2021年初,国新办召开《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几项重要成果,其中一项为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
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对这832个脱贫县的地域分布整理后发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有22个拥有脱贫县,脱贫县数量最多的是云南,有88个脱贫县;数量最少是海南,也有5个脱贫县。从省份分布来看,我国脱贫县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云贵川藏”四省的脱贫县总数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从城市上来看,西藏日喀则市以及四川甘孜的脱贫县数量最多,均有18个脱贫县,贵州黔东南有15个,重庆市则有14个脱贫县,排名第四位。
哪些地方没有脱贫县?“江浙粤闽”四省、辽宁以及山东均没有国家级脱贫县,直辖市中北京、上海以及天津没有国家级脱贫县。
二、830个脱贫县市场主体数量超2千万家,中部地区脱贫县发展水平高于西部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命脉。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830个脱贫县现存市场主体达2001.6万家,其中贵州省的脱贫县市场主体总数最多,达214.3万家;云南省紧随其后,共计203万家,河南、安徽、河北的脱贫县相关企业总数排名前五位。
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发现,有的省份脱贫县数量多导致市场主体总数多,例如贵州、云南依然排名靠前,而河南、安徽、河北作为人口和GDP大省,市场主体数量在省份中一直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仅有贵州、云南、河南三个省份的脱贫县市场主体总数在两百万家左右,排名第四的安徽仅有133.8万家。
为了排除单个省份脱贫县数量较导致市场主体数量多带来的干扰,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将各省的脱贫县市场主体总量除以脱贫县总量,将得到的数值定义为“脱贫县市场主体密度”,用以衡量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企查查数据显示,安徽省、河南省和重庆市的脱贫县市场主体密度最高,分别有6.69万家、5.81万家和5.20万家,处在第一梯队。湖北、贵州、江西的脱贫县市场主体密度约为4.27万家、3.73万家和3.24万家,处于第二梯队。此外,新疆、内蒙古、广西、四川、陕西、青海、西藏的脱贫县市场主体密度均在2万家以下,排名最末。
企查查数据分析师吴晓婷认为,总体来看,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无论从GDP总量来看,还是从脱贫县市场主体密度来看,西南以及西部地区的脱贫县发展水平不及中部地区的脱贫县发展水平。
三、第三产业助力脱贫县“摘帽”,农业、畜牧业因地制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农林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是产业发展脱贫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出农林种养产业扶贫工程、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重点产业扶贫工程。企查查数据显示,830个脱贫县的市场主体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分别有545.5万家、251万家与133.3万家。
具体来看各地脱贫县的细分产业(国标二级分类),企查查数据显示,河南、安徽、湖北、陕西、江西以及湖南等中部省份脱贫县以农业为主,尤其是河南与安徽的脱贫县农业市场主体均超过8万家,此外湖北、陕西的脱贫县农业相关市场主体也超过了5万家,江西、湖南的脱贫县农业市场主体超过3万家,东北黑龙江的农业相关市场主体超过4万家。
西南和西北部地区则畜牧业更为突出,企查查数据显示,云南脱贫县的畜牧业市场主体近13万家,在脱贫县省份中居于首位,贵州则超过8万家,甘肃、内蒙古、四川以及青海的畜牧业相关市场主体则分别有6.8万家、5.2万家、4.1万家和2.8万家,均超过该省脱贫县的农业相关市场主体数量。2016年《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发布,将东南沿海及南方八大水网地区被划为约束发展区,而云南、贵州则被划为潜力发展区,鼓励养殖企业从东南沿海向西南、东北转移。
地域偏僻、耕地资源稀缺与经济基础薄弱是我国脱贫县的普遍特征,农业、畜牧业是脱贫县赖以生存的产业。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畜牧业,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四、人民有力量:88%的脱贫县个体经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脱贫县个体户超1500万家,占比四分之三
1978年,改革开放春雷响动,为了释放富余劳动力的价值,政府打开了个体经营的大门。在政策许可下,“个体户”顺势而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及时对经济起到拾遗补缺作用。中央和地方多次出台政策为个体经济赋能,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发现,在本次研究的脱贫县区域经济范畴,个体经济同样反哺脱贫县脱贫。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830个已摘帽的脱贫县中,目前现存的市场主体总数达2001.6万家,从企业类型上来看,个体工商户最多,达1501.5万家,占总量的约75%,国有企业约6.02万家,数量占比约为3%。外商投资与港澳台投资企业共1.57万家。个体经济多扎根于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与住宿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等,通过第三产业帮助自身脱贫。
2、脱贫看个体:近九成脱贫县个体经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研究脱贫县个体经济的发展水平,我们利用TGI(偏好度)指数进行辅助分析,企查查数据显示,830个脱贫县中有736个脱贫县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占该县市场主体总量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占比高达88%,由此可见,近九成的脱贫县脱贫背后,个体经济可谓功不可没。
现如今,在个体户的基础上,“新个体经济”应运而生,成为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进一步降低个体经营者线上创业就业成本,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脱贫县的个体户在个体经济2.0的时代,也将展现出新的活力与韧劲。
3、脱贫县个体经济TOP 30榜单:扶贫扶志,双管齐下
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发布脱贫县个体经济TOP 30榜单,我们计算脱贫县个体工商户数量占所有脱贫县个体工商户总量的比重除以该脱贫县市场主体总量占所有脱贫县市场主体的总量的比重,得到“脱贫县个体经济TGI”指标,旨在挑选出个体经济发展靠前的脱贫县,重点分析他们的脱贫“秘籍”。
排名首位的是河南省宁陵县,脱贫县个体经济TGI高达119。该县以农业为主,零售业成为了帮助脱贫的“推手”。为了让贫困群众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宁陵县开展了社会扶贫“3+”、“六全”扶贫模式,社会爱心和扶持个体经济双管齐下,包括鼓励个人创办同心圆梦超市,推动“十星农户”评选等,完成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排名第二的是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该县地处大山深处,基础设施“补短板”成为当务之急,修机场、通高速,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正在加速形成立体交通网络。除此之外,云南省气候独特,因地制宜才能为该县的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在培育林业经济、热带水果、香料、乡村休闲以及转移就业的同时,着力巩固提升茶叶、蔗糖、畜牧、冬季农业“四大传统产业”,为脱贫夯实基础。
脱贫县之所以贫困,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区域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各县都有不同的条件制约与特殊“顽疾”,唯有真正身处其中的个体才能明白脱贫的具体方针,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精准扶贫政策,发展个体经济,才造就了精准攻坚的奇迹。
五、国家有力量:“扶贫”相关国企超1700家,国企成脱贫中坚力量
1、“扶贫”相关国企超1700家,76%在国家级脱贫县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830个脱贫县的市场主体近两千万,其中国有企业共有约6万家,占所有市场主体总量的3%。
国有经济不同于个体经济,个体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且个体体量较小,聚沙成塔扶贫助困。而国有经济则重基建,体量大,通过国家力量重点扶贫。企查查数据显示,830个脱贫县的约6万家国企中,包含关键词为“扶贫”的企业共有1347家,占比约为2%。而全国范围内共有关键词为“扶贫”的现存国有企业1764家,830个脱贫县拥有76%。
2、超八五成脱贫县国有企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前文类同,企查查数据研究院计算了“国有经济TGI”指数,其中TGI指数大于100的脱贫县多达707个,占所有脱贫县数量的85%,表示在脱贫县中国有企业在全县的市场主体中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外商投资与港澳台投资TGI指数则趋近于零。脱贫县处于“稳增长,不返贫”阶段,在国有经济与个体经济的交织中将贫困甩在身后,下一个阶段,脱贫县能否成为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生长的沃土,还需拭目以待。
3、国企成脱贫攻坚中坚力量,基建助力脱贫县脱贫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国有企业在不同的贫困地区承担着迥异的脱贫攻坚责任。企查查数据研究院挑选西南、华东等七个区域,每个区域选出了一个结合当地地貌、气候与文化特征的省份,抽调其中的具体脱贫县,分析其中的国有企业主要扎根的领域。
总体上来看,基建是各脱贫县国有企业帮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电力、供暖、安居工程等方面,为脱贫县“站起来”打造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看,各地区各有特色,脱贫方式因地制宜。云南省气候适宜茶叶与咖啡豆生长,国有经济在施甸县、隆阳区等地均有茶业与咖啡等产业的帮扶;安徽水系稠密适宜农作物生长,国企对当地的种业发展提供帮助。内蒙古树木资源丰富,国企则着重发展森林工业与绿业;黑龙江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黑土地,国有企业在当地则化身“粮库”,为国人“吃饱”呕心沥血。
结语:
正是“脱贫靠国家”与“脱贫看个体”这两双大手,通过帮扶与自救相结合,让830个脱贫县从贫困的泥泞中脱身而出,过上了收入达标,不愁吃穿,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生活。
2021年6月,共同富裕试验区花落浙江,计划到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有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三者相互联系、内在一致,同时也梯次推进。830个脱贫县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标志着我国朝共同富裕的目标更进一步,同时也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作者:吴晓婷(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分析师)
内容指导/审核:崔凡(企查查数据研究院资深分析师)
共同富裕
脱贫奇迹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