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人民日报》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肉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项目”企业名单,黑龙江省龙头食品企业大庄园集团赫然在册。此次由中国肉类协会确认的示范项目,上榜的22家企业,都是全国食品行业的佼佼者,代表了中国食品安全的最高水准。
入选“中国肉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项目”的企业将切实做到认真筛选供货商,严把原、辅材料进货关;按照产品标准和工艺要求,严把产品质量生产关;按照产品贮存要求,严把成品储存关;做好自检工作,严把产品质量出厂关;加强产品流通过程管理,严把产品质量温度关;加强产品销售及售后管理,建立产品追溯体系,实施问题产品召回制度,严把产品质量服务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庄园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希滨先生,从1982年开始从事牛羊肉行业,他在创立大庄园品牌时,就立志用高品质的产品赢得消费者信赖。作为比较早的一批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企业家,陈希滨有一个初心:经我手的产品,一定要让百姓吃了安全、放心!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大庄园提出了“一块好肉三要素”——“好品种、好环境、好工艺”。陈希滨认为,只有坚持这三个要素,才能让消费者永远信赖。
1995年,大庄园就成为哈尔滨第一家政府定点屠宰单位,并成为“菜篮子工程”重点扶持企业。2021年又成为中国牛羊肉行业第一家通过欧洲国际双体系质量认证(BRCGS、IFS)的企业。可以说,在追求品质的路上,大庄园正在一步一步实现着陈希滨的梦想。
对自己要狠一点
早在当哈尔滨选定大庄园为点屠宰单位的时候,陈希滨就告诫自己的员工,这样的企业,全市也只确定一两家,那是政府对大庄园品质的信任,也是一分鞭策,“菜篮子工程”更是与百姓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作为食品加工企业的引领者,一定要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企业来说,也意味着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压低的利润率。但是,陈希滨认准的路,就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大庄园从生态环保、动物福利、循环经济、检验检疫、加工工艺、食品安全控制、冷链物流等方面进行全程规划设计,着重建设食品信用体系。大庄园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建厂时,仅一个待宰圈就投入2000多万元,高9.9米高,上中下3层,空气经过负压处理,过滤后排向高空,所以整个厂区一点异味也没有。大庄园的智能冷库也是行业中最大的,采取高低压单机双极配搭技术,无人值守。从标准上,一般冷库是零下18度,而大庄园是零下22度。
一块牛排的旅程
一百多年前,美味的牛排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那个时候,牛排是少数人的享受,离中国的百姓很遥远。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脚步,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牛排,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在大庄园,每一块牛排的生产,都要经过细致的加工过程。
以眼肉牛排为例,原料肉选用在华备案的新西兰、澳洲等进口原料,要对原料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报关单、核酸报告、消毒证明进行查验,在生产前,还要对原料肉进行验收,要求肌肉有光泽,颜色鲜红或深红等。
原料肉肉心温度缓化至-2℃~2℃时方可出库进行加工,将原料肉多余的脂肪、不规则边角进行修整。
修正后的规则肉块进行注射,德国保利卡注射机,在注射时能更好的将汁液均匀的融入到肉块中,同时能更好保护肉块的组织状态。
经过卷膜后,使肉块呈现完美、规则的形状。经过6小时静止,使汁液与肉块完美结合,达到肉质口感细腻,更易吸收、营养更丰富。
静止完毕后,在-28℃的冷冻库中进行速冻,使其肉心温度迅速降至-18℃以下。
切片时,去除首尾两端不平整的肉块,保留中间平整、规则、厚度均匀、单片重量在150g-160g之间的牛排切片。
包装前对牛排进行单片过重,保证单片牛排重量符合标准。包装后对牛排进行金属检测,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控制。
生产完毕后,将终产品转至立体冷库,并进行终产品检验。
物流配送时,实行GPS定位,建立长途配送过程温度数据记录追溯体系,实现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完整链条控制。
“到了您的餐桌上时,这块嫩滑美味已经经过了严格的品质管控,放心吃吧!”
大庄园
肉类食品
安全信用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