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在印投资趋于谨慎 昔日淘金热今日进退两难
2022-08-12 09:51:17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严翠


  从2013至2019年,中企在印度掀起了一股“淘金热”,如今中企在印频遭打压、投资信心分化,随着印度营商环境的改变,中企在印发展进退两难。


  8月9日,有消息称,印度拟再对中国手机企业“施招”:印度政府正在考虑限制价格在1.2万印度卢比(约合1018元人民币)以下中资手机的销售,以扶持印度本土品牌。此举无疑将对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发展造成再次冲击,此前,几乎所有的中国手机品牌都在印度遭遇了政府税负部门以涉嫌洗钱、逃税等为由的审查。


  受影响的不仅是手机企业,2020年以来,在印互联网、家电、通信行业等中企都曾被印度政府方面“为难”。如此局势下,上市公司在印发展如何?企业在印投资何去何从?


  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多方调研获悉,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在印业务普遍正常,暂未受到印度税务等方面审查,仅有少数面向终端的龙头上市公司在印业务受影响。对于中企未来在印如何发展,多年前中企赴印度的“淘金热”已部分演变成“进退两难”,如印度主流中国手机企业,亦有一部分本就在印度市场规模不大的企业将逐渐撤出印度市场,如荣耀、华为,此外还有一部分在印发展迅速且暂不受印方重点关注的中企会选择追加印度市场投资,如消费电子产业链中上游企业等。


  上市公司在印业务影响不一


  “没听说税务调查,公司印度子公司正常运营。”澄天伟业(19.260,-0.08,-0.41%)主营智能卡产品和综合制卡服务,公司布局印度已近十年,2021年,其印度子公司通标卡科技私人有限公司对公司当年净利润贡献超过10%,近日该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如此表示。


  光宏科技为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2019年通过对印度光宏(Vsun)的控股收购开始布局印度市场,目前,光宏科技在印度为小米、三星、OPPO、诺基亚提供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制造服务。


  “近来发生的‘税务审查’主要针对OPPO、小米、vivo等手机终端企业,且多为与资金出境相关问题,公司产品并不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而是为手机企业提供组装服务等,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未受到相关税务审查影响,印度光宏订单饱满。”近日,光宏科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欣旺达乃电池生产商,下游面向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其在印度设有独立子公司,并于2017年在印度新德里设立了产业园,该产业园为其唯一境外生产基地,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其印度子公司采取“中方管理团队+印度工作人员”的管理模式,目前生产经营正常,公司也会尽量规避类似税务审查等相关影响。


  拓邦股份则为家电等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等,其较早着手在东南亚的产能布局,目前印度、越南工厂已实现批量产能贡献。


  “公司在印度有工厂,产能超过1亿元,主要供应当地市场,目前印度工厂正常经营,不受政府税务核查影响,但新冠疫情对公司经营有小幅影响,预计疫情好转后,产能会进一步提升。”当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致电拓邦股份时,相关人士如是说。


  除此之外,晨光生物、阳光电源、美盈森、柳工、伊之密、海融科技等上市公司也表示印度子公司生产经营正常。


  “柳工在印度业务持续稳定发展,依托全面本地化战略和能力,克服了原材料上涨、市场下滑的严峻挑战,实现了销售和占有率的双提升,特别是盈利能力也在稳步提升。”柳工方面表示。


  不过,传音控股手机终端企业则未能幸免。据传音控股2021年年报,传音控股在印度智能机市场占有率7.1%,排名第六,当年传音控股收到印度税收情报局针对其印度子公司关于部分屏组件进口关税税率事项的调查,并对该事项可能产生的税款及罚金进行了计提,共计2.61亿元。截至年报披露日,该调查仍未结案。


  手机企业“进退两难”


  尽管国内上市公司在印业务普遍受税务审查影响不大,但从行业角度来看,手机企业无疑是此次受印度税务审查影响最严重的一个群体。


  去年至今,印度税务部门以所谓的“涉嫌洗钱”、“逃税”等为由,对几乎所有的主流中国手机品牌进行了税务调查或合规性审查。


  8月9日,又有消息称,印度政府正在考虑限制价格在12000印度卢比(约合1018元人民币)以下中资手机的销售,以扶持印度本土品牌,这无疑将对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发展造成再次冲击。


  据了解,在中资手机进入印度市场前,印度本土品牌手机几乎占据半壁江山。2015年,四大印度品牌Micromax、Karbonn、Lava和Intex占据市场份额的43%,但目前,印度手机市场几乎被中国手机品牌垄断。


  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厂商的整体出货量占印度智能手机市场76%,前五名中四家为中国手机品牌,小米、realme、vivo和OPPO合计份额高达67%,另外,该季度售价1000元以下智能手机占印度总手机销量约三分之一,当中约80%是中国品牌产品。


  面对印度政府对中国手机企业的持续打压,手机企业在印何去何从?


  “除非整个市场禁止中企参与了,否则在印中国主流手机企业不会轻易放弃印度这一巨大的智能手机市场,部分在印度市场本身份额不高的手机企业,可能撤出印度市场。”近日,国内某主流手机企业一负责人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前述手机企业负责人说,长远来看,中国手机企业必须走向国际化,而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相当于多年前的中国(人口多,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仅有50%),且印度当前主要为低端智能手机,高端智能手机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主流手机企业在印度已建立了完善的生产、供应链、销售体系等,基础牢固,短期来看,中国主流手机企业对印度市场难轻言放弃。


  据印度中国商会和印度中资手机企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工厂已经超过200家,贸易公司500多家,投资额达到30多亿美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万个。


  “但留在印度市场,中国手机企业也很难,毕竟受限制的趋势已定,未来或许还将出台更严苛的行业限制,此时继续深耕或加大印度市场投资,都可能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与政府博弈成本等。”上述负责人还对记者表示,对于印度手机市场,现在企业有点进退两难。


  另一位手机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现在国内手机厂商进入美国已相当困难,华为被限制后,其他手机企业也陆续被各种行业禁令挡在门外,目前仅有少部分与运营商合作的品牌在美国市场还有一点份额,而当前中国智能手机换机周期又不断延长,消费不振,因此守住和冲击印度市场,已成为各手机企业无奈之举。


  亦有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打击中国手机企业是事实,但企业与(印度)政府之间肯定还有洽谈的余地,因此中国手机企业将与印度政府方面展开较长时间的博弈。”


  记者发现,尽管7月以来印方对OPPO、vivo的调查来势汹汹,但近日,OPPO宣布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向印度投资6000万美元(约4亿人民币),用于加强制造生态系统。另外,OPPO还会和印度当地的供应商合作,鼓励近30家供应商参与印度市场的业务布局。OPPO此举被外界认为是向印度政府示好之举。


  中企印度投资趋于谨慎


  中企在印度的遭遇,与近年来印度营商环境的改变直接相关。


  2013年后,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印度营商环境改善等,中企在印掀起了一波投资热潮,腾讯、阿里、华为、中兴、vivo等多行业企业纷纷赴印淘金,彼时,中国企业到印度称“遇见了十多年前的中国”,但是从2020年开始,印度依旧像多年前的中国,而中企在印营商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2020年3月起,印度总理莫迪开始实施“对华产业替代”政策,这一政策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步,以“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第二步,以“印度资本”取代“中国资本”;最后,在全球范围内,以“美国+印度”的产业合作模式取代“美国+中国”模式。


  印度蜂窝通信协会数据显示,在2014年,印度制造的手机仅占全球的3%,但在莫迪力推“印度制造”的第二年(2015年),印度手机在全球的占比已经达到11%,超过越南,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国。


  2020年4月,印度政府再修订《外汇管理法》,其中规定与印度接壤国家的非公民实体在印投资时,需在政府路径下进行提前审批。受此影响,自2020年至2022年间,印度政府共收到382份来自中国的投资申请,其中仅有80份通过审批。


  2020年9月,印度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118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在印度使用;同年11月,又有43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因威胁到“印度主权和完整”在印被禁。2021年6月,印度奥委会以民意为由宣布解除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商李宁公司的官方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最近几年来,印度多个重大项目还阻止中国企业参与印度政府项目招投标,而印度国有电信公司拒绝采用华为设备进行网络升级等。


  早在今年7月,vivo在印119个银行账户近4亿元人民币资金被冻结时,vivo印度公司便在一份法律文件中称,冻结其银行账户“违法”并将损害公司业务运营,其将无法支付法定费用和工资,请求法院撤销冻结决定。


  这显示中企在印度已面临经营困境,此外,有在印人士向媒体透露,部分中企在印度还面临签证难等问题。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8月9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敦促印方切实兑现开放合作的承诺,为中国企业提供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性的投资营商环境,中方将坚定支持中国企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印度一系列的营商环境改变,并未刺激印度经济增长。2017年,印度经济增长创莫迪执政后三年最低,2018年印度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尽管印度央行多次降息提振经济,但效果并不明显,2019~2020财年,印度经济增速仅为4.2%。虽然202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提振,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印度今明两年增长预期下调。


  中企投资信心分化


  营商环境的改变,已动摇中企在印度的投资信心。


  从记者近日调查的一些企业情况来看,与多年前的普遍对印度投资信心饱满相比,当前中企在印投资信心出现分化,多数公司对印度投资态度冷淡。


  2019年9月10日,弘信电子披露印度手机及消费电子市场是规模及成长速度仅次于中国的潜力市场,公司部分重点客户已经在印度进行投资,为抓住新兴战略市场的机遇,公司拟在印度投资FPC电子元器件表面贴装业务。


  近日,弘信电子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疫情、地理位置远等原因,其印度子公司目前没有实质业务,公司对印度公司的态度没有变化,预计将保持现状。


  无独有偶,欧菲光2019年3月在印度设立了子公司,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疫情等关系,目前其印度公司并无实质业务,未来也可能保持现状,追加投资的可能性不大。美盈森也类似。


  “不少在印度的中国企业,已失去投资信心。”有在印度的中资企业负责人表示。


  另有一部分企业则直接选择撤出印度市场。如鑫聚光电、荣耀、华为等。


  今年6月21日,鑫聚光电公告,由于疫情原因,导致印度子公司一直未能正常运营,拟注销印度子公司,该子公司注销后,有利于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荣耀几年前就在印度有团队并经营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荣耀印度团队撤出了。”近日,荣耀CEO赵明透露。赵明表示,未来荣耀会采取“非常稳妥的方式”在印度市场开展业务,下一步可能考虑将目光转移到东南亚,比如印尼、越南等国。


  一位华为内部人士也透露,任正非曾在内部会议上提到“华为会战略放弃几个市场,印度就是其中一个”。该人士还表示,印度手机市场不值得投入,目前华为的终端产品以及相关销售人员已经彻底退出,售后服务部门也在逐渐撤离。


  仅有少数近年在印度发展较快又暂时未被印度政府方面“为难”的企业,明确未来将深耕或加大印度市场投资。


  “公司在印度耕耘多年,已具备一定发展基础,下一步可能会追加对印度市场的投资,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近日,国内一消费电子产业链中游上市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印度工厂的厂房采用租赁模式,工厂产能根据订单情况逐步释放。印度多年来光伏装机量排名世界前列,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公司会继续深耕印度市场。”上海电气表示。


  部分企业尽管印度市场进展良好,也对是否追加投资徘徊不定。据了解,徐工机械今年上半年出口印度市场同比增长超150%,但面对最近两年会否追加印度市场的提问,公司依然不置可否。


  裕同科技则表示,该公司在印度设有生产基地和服务中心,公司的投资及扩产主要视客户需求及业务需求而定,未来公司产能规划将结合市场需求及自身战略发展的要求进行布局安排。


  资深产业经济分析师、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对记者表示,随着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的规模与份额的提升,印度市场的政策风险日益凸显,中国企业在坚持本地化运营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风控管理和合规检查,另外要适时优化调整全球化布局,分散经营风险。


责任编辑:刘悦

中企

谨慎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