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叶心冉这几日,火锅界的两大头部企业相继发布业绩预亏的消息引发行业大讨论。海底捞从盈利转成巨额亏损,呷哺呷哺的亏损则是同比大幅扩大。
8月14日晚间,海底捞(HK:06862)发布盈利预警。公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预计收入不低于16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不超过17.0%;净亏损预计2.25亿至2.97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9650万元。
同日,呷哺呷哺(HK:00520)也发布盈利预警公告表示,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约为21.6亿元,同比减少约29%;净亏损约2.7-2.9亿元,较上一年度的亏损0.47亿元同比扩大约474.47%-517.02%。
一时间,“火锅双雄变难兄难弟”的声音愈演愈烈。不仅如此,在此之前,相继递交招股书的七欣天、捞王,提交赴港上市的招股书以后,一直没有新的进展。我们该拿什么拯救火锅赛道?
火锅赛道一直被资本寄予厚望,一方面是火锅虽然是地域性美食,但是大家相信它的口味、烟火味足够俘获幅员辽阔的中国市场;另一方面,火锅内部的工业化供应链能实现中央厨房统一调制,后厨流程简单,更易标准化,具备开展全国连锁性经营的优势。
但是时间来到2022年,“双雄”迎来至暗时刻,业绩预告发布后,“年轻人不爱吃海底捞了”还登上微博热搜。年轻人的喜好一直是品牌方极力去研究的风向标,与年轻人连接在一起,就仿佛掌握了破解品牌老化的秘诀,所以年轻人被研究来研究去,“年轻人为什么不……”的词条最近一段时间还成为了热搜里的常客。但是“海底捞们”所面对的问题,年轻人不爱了是当中的主导因素吗?
大规模扩张的负效应
海底捞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亏损受“啄木鸟计划”下部分门店关停、疫情反复及2022年上半年消费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呷哺呷哺则指出,目前该公司旗下的门店多数受到疫情影响,无法充分营业。在营城市116个,其中受疫情影响城市92个,占比约79%。
市场整体承压是不能忽视的大背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3月、4月的餐饮收入分别为2935.3亿元、2608.9亿元,同比增长为-16.4%、-22.7%。4月份的餐饮收入创下了2020年5月份以来的最大降幅。
再来看当中火锅赛道的表现,根据窄门餐眼的统计,2021—2022年5月,火锅新开店数约26.9万家,关店数约26.5万家。
中烹协休闲餐饮委员会执行主席汪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疫情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并不是火锅赛道的表现不好,而是整个餐饮行业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主打聚餐类、体验类的餐饮,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承压的大背景之下,2021年,海底捞、呷哺呷哺相继展开闭店行动,这样的举措也令业内对二者既往的疯狂扩张更加关注起来。2017至2020年,海底捞在大陆的门店数分别为254、430、716、1205家,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捞全球门店数达到1597家。在2020年末,呷哺呷哺共经营1061家呷哺呷哺餐厅及140家湊湊餐厅,共计1201家。
基本盘面越大,风险来临之时,受力面也显得更大,跑马圈地的负效应开始逐渐凸显。2020年海底捞净利润大幅下降,呷哺呷哺则是营收、净利双降。
2021年11月,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将于年底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同时,海底捞宣布开展“啄木鸟计划”,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门店。2021年8月,呷哺呷哺表示将关闭存在严重选址错误导致亏损的200家门店。
汪志刚指出,扩张没有问题,但扩张要注意在一线城市与下沉市场的平衡,以及差异化的策略,如果门店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密度过大,就会出现负效应。
口味、体验依然是根本
火锅是中国餐饮行业中营收规模的第一大品类,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5500亿元。近些年,火锅赛道本身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比如越来越多新势力火锅品牌的出现,楠火锅、珮姐火锅、鸿姐火锅等,海底捞、呷哺呷哺这些火锅“老炮”开始被称为是传统势力当中的成员。
从这些新势力品牌的表现可以明显发现,他们擅长社交媒体的运作,并且部分通过“火锅+”或者大单品打开市场。
比如楠火锅,在抖音平台,楠火锅积聚了200w+粉丝,视频总播放量超10亿。据窄门餐眼数据,2021年楠火锅成为火锅赛道净增长排名的第一名,净增长226家,门店数达到了250家。
“火锅+”则是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因为一款爆款甜品或是小菜走进一家火锅店,这背后也确实是有消费偏好的支撑。市场研究咨询机构英敏特研究分析师高屹指出,英敏特的调研洞察显示,吸引消费者光顾火锅店的因素中,特色即食小菜、荤素搭配的健康套餐、季节性特色菜排在前三位。
所以,海底捞们面对的问题是,年轻人更喜欢新势力品牌了吗?
对此,汪志刚指出,并非是这样来看待的。实际上,火锅行业归根到底,还是火锅好不好吃、体验好不好的问题,大家吃火锅享受的是正宗的产品口味以及熙熙攘攘的氛围。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也曾指出,历年的数据反复告诫我们:火锅品类开店不论规模、不论速度、不论网红,产品品质与用户口碑才是王道。对于正餐属性的火锅品牌,最重要的还是开一家成一家,而不是速度。
但在当下,行业的大背景始终还是无法绕开,那么疫情之下,火锅们究竟该如何生存?可以发现,火锅品牌纷纷开启外卖服务、零售板块来“曲线救国”,比如提供外卖套餐或是开发出一人食的品类。
在火锅外卖上,消费者对其的便利性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屹指出,英敏特的洞察显示,分别有60%和54%的被访者愿意为火锅套餐选择以及调配好的酱料支付更多钱,有45%的被访者渴望有外卖渠道专供的汤底/菜品。
对于火锅外卖,汪志刚指出,其实对于火锅店而言,这也是一个非常纠结且值得讨论的问题。火锅非常讲究聚餐的场景,即便是外卖到家,也很难呈现堂食的氛围。
英敏特的报告亦显示,被访者中,有82%的人表示喜欢与家人朋友一起吃火锅,吃火锅仍主要是为了社交联系,66%的被访者更喜欢到火锅店吃火锅而不是在家吃,52%会去连锁火锅店。同时,相比服务,70%的被访者更看重火锅店的口味。
高屹指出,因此,火锅的堂食消费仍占主导地位。火锅经营者需专注于推出创新产品或保持菜品品质的一致性。
因此,即便是外卖、零售产品依然无法改变火锅的主要消费场景,火锅赛道在等待特殊时期的过去。
火锅赛道
年轻人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