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萌 见习记者 张芗逸
元旦小长假消费市场表现如何?《证券日报》记者在多地进行探访,发现各地迎来消费高峰,假期消费亮点纷呈,彰显出我国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澎湃动能,同时印证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
餐饮大排长龙
景区人声鼎沸
2023年12月29日晚,记者来到南京市将军山附近的小吃夜市,尽管时间已过晚上九点,夜市依然人声鼎沸,街两边的摊贩生意火热,几乎找不到没有顾客在等待的摊位,冬夜中升腾着浓浓“烟火气”。短短200米的一条街,跟着时走时停、边走边吃的人流花费十余分钟才能走完。有摊主向记者表示:“夜市将持续到午夜12点之后。”
旅游景点同样“人潮汹涌”。记者于2023年12月31日下午三点来到南京博物院,连接博物院与地铁站的人行道上,游客摩肩接踵,院前的广场上也有许多游客驻足。
“之前没抢到票觉得挺遗憾的,幸好今天早上蹲到了(当天放的票)。”一位正在南京博物院正门处拍照打卡的游客高兴地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南京博物院元旦假期期间的门票在开放预约当日就全部预约完毕,于2023年12月30日和31日当天放出的预约名额也迅速被抢空。
同日,南京新街口商圈也热闹非凡,地铁站内与人行道上人流如织。记者观察到,每隔一段路就会有一名工作人员执勤,对人流进行疏导。
“这两天人流量要比上次元旦假期还多出两三倍。”其中一位负责在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记者于2023年12月31日下午4点来到位于新街口商圈的德基广场七层,发现已经有许多顾客聚集在此处等待餐厅叫号。记者前往一家火锅店取号时被告知,二人小桌前面还有130桌在等待。
“从上午营业开始就没停过,一直在排着号,”该火锅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天基本都是这样,今天跨年,人比前两天还要多。
“您现在取号起码要等到晚上十点,也可能今天就吃不上了。”她颇有些无奈地对记者说。
记者随后询问了七层的多家餐厅,小桌等待桌数从三十余桌到七十余桌不等,还有餐厅选择暂时停止放号。菜式较有本地特色的南京大牌档1至2人桌有169桌在等待,3至4人桌则有159桌在等待中。
图为顾客在南京大牌档前等待叫号 张芗逸/摄
据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元旦假期两天(12月30日-31日),南京市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乡村旅游等监测点接待游客量达324.7万人次,同比2023年元旦上涨272.4%,比2019年元旦上涨43%。
2024年为消费促进年
抓好各项政策落地开花
新年伊始,南京的情形只是多地消费市场火热开启的缩影。2023年12月31日,北京市属11家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37.66万人次,同比上年增加101.71%,较2019年增加53.4%;在上海,2023年12月31日外滩、南京路步行街、豫园三地累计迎来超100万人次客流……携程发布的《2024年元旦跨年旅游报告》显示,国内跨年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68%。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下消费场景全面恢复常态,以餐饮、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类消费出现了强势反弹,也成了推动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
消费的恢复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确定2024年为消费促进年,将抓好各项政策落地开花,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为扩大需求与消费,各地积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为2024年的消费市场表现开好头。“南京国际消费节·宁好2024”活动将持续到2024年2月份,开展消费促进活动500余场,优惠让利超30亿元;元旦期间,江西全省各地将举办各类商贸促消费活动500余场,发放政府消费券8000余万元;元旦、春节期间,福建省市县、政银企将联动开展线上线下活动3000场以上,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超1.5亿元。
展望2024年消费市场的表现,付一夫认为,考虑到当前政策面对于激发居民消费潜能、促进消费增长的高度重视,且2023年消费的复苏力度相对温和,这也预示着2024年消费市场仍具有较大的修复空间,特别是商品类消费、升级类消费潜力巨大。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可选消费有望持续引领消费复苏。服务消费方面,居民旅游、出行消费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水平,是未来消费转型升级的主导方向。
付一夫建议,2024年扩大消费首先应进一步创新线上线下消费场景,通过充分考虑消费者在不同消费情景下的消费诉求,激发消费意愿;其次,应当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迎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再次,应当进一步加大力度稳就业,让更多人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最后,需要加快破除抑制消费的一系列障碍,如继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着力缩小收入差距,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内需
元旦
消费热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