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观察丨周期长价格乱 消费者吐槽早买“吃亏”
2024-06-24 10:03:28
文章来源
中国商报

  历时一个月的“6·18”大促终于进入尾声,电商平台与各大品牌忙着公布战报,消费者也在分享网购成果。不过,有部分自称“大冤种”的消费者,忙着艳羡“等等党”:不少人发现,大促前期买的东西,没有“决战夜”便宜,越早买越“吃亏”。


  周期长价格乱


  今年“6·18”的战线很长——淘宝天猫从5月20日晚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20日;京东平台则从5月31日到6月18日;快手商城从6月1日进入正式促销期,一直持续到6月30日。尽管每个平台的促销时间长短不一,但是整体的促销活动大致分为三波:第一波从5月20日开始,淘宝天猫打出第一枪;第二波在5月31日,京东“6·18”正式开启;第三波是6月18日前后几天。


  长时间的促销活动,原本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但这个节奏却遭到不少消费者吐槽。


  有消费者认为,每个平台的节奏不一样,活动中又存在多个节点,“6·18”网购除了要算满减外,还得做促销时间攻略。“一个月的促销时间能保证价格都一样低吗?哪天价格最低也不透露,还得在网上找半天攻略,有的说6月15日最便宜,有的说是6月18日,搞得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出手了。”消费者张女士表示。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认为,今年“6·18”活动节奏有点乱。有网友称,本来参加完前两波就准备停手了,第三波又要开始了。关键是,每个节点的价格还不一样,整个大促期间价格变动大。


  事实上,为了打消消费者对于价差的顾虑,电商平台宣称三波促销活动力度不分主次,“6·18”开启前,平台与品牌纷纷承诺,价保“6·18”,并称“‘6·18’期间同价”。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发现,最大的折扣力度依然是在最后一波促销期。


  越早买越吃亏?


  也是到了最后时刻,一些早期下单的消费者才发现自己买亏了。


  张女士称,5月29日,在“6·18”第一波促销活动中,她从某电商平台下单购买了一部华为FreeLace Pro2无线耳机,当时折扣后是402元。


  “这款耳机刚上市不久,我一直关注着价格,那时正好降价100多元,我觉得挺便宜,就出手了。”张女士当时很开心以低价买到了心仪的耳机。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半个月后的最后一波促销中,该耳机又降价了,到手价为369元。“收到货没多久就便宜了30多元,有点不太能接受。”这个变化让张女士很受伤,声称以后势必要等到促销最后阶段才出手。


  小王同样没踩对“6·18”的促销节奏。6月6日,小王在网上看中一把王麻子菜刀,当时商品页面宣称原价119元,活动价为69元。小王觉得很便宜,果断下单。6月18日,小王上网浏览时无意发现,这款产品正在秒杀,售价59元。尽管只差10元,但在促销活动中,这个落差被放大,小王感觉自己“亏了1个亿”。

1719194918080.jpg

  “6·18”早期,小王以69元的促销价购买了一把菜刀。

1719194931948.jpg

  6月18日当天,小王购买的同店同款菜刀秒杀价59元。


  成为第一批“大冤种”的还大有人在。“‘6·18’三波促销,从5月20日开始,有些商品一波比一波便宜。第一波促销时买的家电产品,到最后一波降价了400—500元。”小红书网友“SS每天开心一点点”很生气,她表示从此再也不早下单了。


  疯狂砸券争低价


  为什么最后一波促销活动折扣力度最大?为什么早期承诺“6·18”期间同价的产品最后又降价?


  今年“6·18”李佳琦直播间产品出现价差的案例或许可以解释以上问题。


  6月18日当天,不少消费者反馈,“6·18”第一波大促活动中,其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的一款石头扫地机器人并不是最低价,最后一波促销时,市面上出现了更低的价格。当时,李佳琦直播间承诺保价“6·18”期间同类产品。因此,不少消费者找直播间进行售后,申请保价。随后,李佳琦直播间积极处理问题,为购买用户提供了800元直播间红包的补偿方案。


  对此,李佳琦在直播时称,是因为市面上出现了货量不多的低价秒杀活动,这不是正常商品的价格。


  可见,到了最后决战阶段,电商平台与品牌都“杀疯了”。


  记者注意到,今年“6·18”最后一波促销时,尤其是6月18日当天,部分电商平台再次加码各种补贴和优惠券,以更低的到手价吸引消费者。


  6月18日,淘宝疯狂再加码,发放100亿元惊喜红包,这波惊喜红包堪称史上最大,人人可抢。面额从15元到1900元不等,美妆等行业品类券加码,叠券最高省980元。从6月17日开始,京东也是毫无征兆地随机发放限时优惠券。在最后阶段,部分品牌与商家也推出限时秒杀活动,将价格降到最低。


  在最后的疯狂中,不少“等等党”抓住这波福利,获得“6·18”最终的胜利。


  只是这样的疯狂福利让早期下单的消费者有些“受伤”,有保价的商品可以找回差价,没有保价的只能自认倒霉。吃一堑长一智,踩过坑的人,对今后的一波又一波大促或许会更加谨慎。(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截图自电商平台App)


责任编辑:周子章

电商

消费

商业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