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被控制,不少企业开始复工。相信每个人都愿意在这个开工大吉的日子里奖励自己吃一顿好的,海底捞自然而然也成为了不少人的第一选择。可是令人意外的是,这顿“开工餐”却吃的并不开心。
据不少消费者反馈称,复工后的海底捞人均消费达到180到220元以上,价格大幅上涨,干瘪的“钱包”纷纷表示“伤不起”。看着日渐下滑的客流量,海底捞终于坐不住了。4月10日傍晚,海底捞就涨价问题发布致歉信,表示:“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并将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停业前标准。”
在海底捞涨价的消息被推上热搜后短短四天便道歉恢复原价,是什么让海底捞回心转意?提升口碑?还是迫不得已?之后还会不会继续涨价?发现网就相关问题致函海底捞,海底捞对此回应称,暂时无法回答相关问题。
净利润损失约5.8亿让消费者买单合适吗?
据海底捞财报显示,2019年公司的营收主要由门店收入、外卖业务、调味品及食材销售构成。其中,门店收入占到总收入的96.3%,金额从2018年的164.91亿元大幅上升到2019年的255.88亿元,增长了55.2%。但是作为其主要收入部分的线下门前却因疫情停摆足足46天。
(图源:海底捞财报)
中信建投此前发布研报表示,疫情对海底捞2020年的营收带来的损失约为50.4亿元,净利润损失近5.8亿元左右。根据此前媒体报道,中信银行与百信银行合计为海底捞提供21亿元授信额度,并且在2月19日首批8.1亿元放款资金已达到公司账户。也就是说,现在的海底捞也在借钱度日。
业内人士分析,海底捞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事出有因。无论是疫情导致营业额的大幅下降,还是原材料涨价导致经营成本增加,这些都可以成为涨价的理由。这次涨价对还未从疫情威胁之中摆脱的消费者来说,极大地伤害了其情感认同。尽管海底捞此时有一万个借口,恐怕也难过消费者这一关。
出于经营尚可理解,但有观点认为,海底捞涨价的行为并不是为了经营,而是为了拉升公司股价。
确实,4月7日,海底捞连日下跌的股价开始回升,高开高走,涨幅近5%左右。截至当日收盘,海底捞股价为30.5港元/股,涨幅4.81%。
(来源:同花顺iFind)
虽然海底捞整体股价与疫情之前仍有较大差距,但确实挽回了股票下跌的颓势,而对于“涨菜价是为了提升股价”的质疑,海底捞并未作出回应。
品牌核心价值丢失的后果或相当严重
海底捞能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很重要的一大原因便是它的口碑,无论是服务还是菜品质量各方面都做的相当好。而且作为大型连锁餐饮品牌,消费群体大,其中绝大多数部分的顾客属于普通食客及普通粉丝顾客,对于价格相对敏感。
而此次涨价就意味着,其中一部分人再也不去或减少消费次数,这对于海底捞的口碑以及人气的影响都是相当可观的。在海底捞财报中明确表示,2019年整体翻台率由2018年的5次/天下降至2019年的4.8次/天。如果再失去赖以生存的品牌核心价值,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面对着同样的环境,内江诸多规模较小的餐饮商家这次走在了海底捞前面。据澎湃新闻报道,内江餐饮商家在开业后没有涨价,反而根据消费者情况适当下调价位,以此来聚拢人气。不仅如此,内江政府也参与其中,指导当地餐饮业发展,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效。
苦酒入喉心作痛,个中酸楚,或许这次事件究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只能让一向有着“好服务”“好口碑”的海底捞自己体会了。
(发现网记者罗雪峰 于焕龙)
海底捞
道歉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