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四轮问询,早在去年12月底已过会的青岛海泰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泰科),至今没有拿到注册批文。
注册阶段,海泰科再被问到股东出资方面的问题。问询中要求公司说明实际控制人及其直系亲属与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光烨之间是否存在异常大额资金往来,是否存在股份代持或其他利益安排。在之前四轮问询和上市委会议上,海泰科还曾被问及关联公司与公司共用商号等问题。
图片来源:证监会下载文件截图
被问起与高校副校长是否有异常大额资金往来
12月29日的创业板上市委审议会议上,海泰科过会。当日审核会议上,创业板上市委也并未向海泰科提出进一步落实事项。然而时隔4个月,海泰科尚未拿到注册批文。
图片来源:深交所网站截图
证监会网站显示,海泰科在3月29日递交了注册稿。但在申报注册过程中,海泰科又被问询了两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分别关于股东出资和运输费用率。
在关于运输费用率的问题中,海泰科被与另一拟IPO企业宁波方正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2018年、2019年,海泰科的运费费用率分别为4.13%、3.14%,低于宁波方正同期运费费用率5.75%、3.59%。尽管海泰科对此解释为系宁波方正的模具单位运费更高所致,但证监会并不满意。证监会要求海泰科结合销售收入区域分布、相应贸易术语实现的销售收入比例等,进一步说明运输费用率低于宁波方正的原因及合理性。
相较而言,股东出资问题就有些关键。
根据申报材料,由于业务快速发展,对营运资金需求较大,海泰科自2003年11月设立至今未实施过分红。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孙文强主要在青岛科技大学和海泰科处任职和领取薪酬。但在2016年,孙文强一下对海泰科增资了1572.05万元。
在此之前的2000年7月~2015年6月,孙文强在青岛科技大学担任教师职务,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2003年11月,孙文强于在校任职期间,以兼职方式与他人共同创办了海泰科前身——海泰科塑胶。到2015年6月,孙文强从青岛科技大学正式离职,全职经营管理海泰科及其子公司。
在上述背景下,证监会问起孙文强投资海泰科的资金来源。此外,证监会还要求说明孙文强及其直系亲属与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光烨之间是否存在异常大额资金往来,是否存在股份代持或其他利益安排,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所持海泰科的股份权属是否清晰,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的重大权属纠纷。
在公司招股书中,之前并没有出现刘光烨的名字。
为何进入注册阶段,孙文强又被问起同刘光烨的资金往来问题?
4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致电海泰科证券部电话,但截至发稿时,无人接听。
和关联方共用商号问题曾被提及
海泰科主要从事注塑模具及塑料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下游市场在汽车行业。
上个月,海泰科更新了去年的财务数据。
海泰科3月29日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1~3月,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1.07亿~1.2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75%~20.84%;扣非后净利润预计为1200万~1350万元,较去年同期变动-8.59%至2.8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去年7月以来,海泰科IPO已经经历了四轮问询。
而在第四轮问询中,海泰科还被问到营业成本真实性问题。根据问询内容,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被要求说明对海泰科营业成本真实性、完整性的核查情况。同时,还要求说明对存货(发出商品、库存商品)采取的核查程序、核查比例及核查充分性,并对发出商品、库存商品真实性发表明确意见。
而在回复中可以发现,中介机构对海泰科主要供应商采取了“访谈+函证”的核查方式。对于2020年的供应商,中介机构实地走访和视频访谈的有65家,通过函证核查的有124家。
上会时,海泰科还被问到关联方问题。重庆海泰科、大连海泰科、扬州海泰科三家公司名称均含有“海泰科”字样,上述公司的大股东均为海泰科关联方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新材料)。上市委要求说明上述公司仍与海泰科共用商号的原因与合理性。
“商号是商事主体在经营活动中为区别他人、彰显自己身份而设立的一种标志。拟上市公司与关联方存在使用相似商号的情况,肯定会重点关注。”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王怀涛律师表示,在共用商号问题上,往往会就拟上市公司商号许可给关联方商号权进行审核,对出现共用商号问题的原因进行核查。确认相关主体与拟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过业务往来,以确认拟上市公司独立性、同业竞争问题、是否存在纠纷、重大不利影响,是否存在利益安排、利益输送等问题。
海泰科在招股书(注册稿)中对此解释道,上述三家公司均未以“海泰科”注册任何形式的商标,未在其公司业务经营中使用“海泰科”商标,亦未将“海泰科”作为其企业经营及业务品牌在向客户、供应商或潜在消费者的业务推广中使用。
有意思的是,扬州海泰科、重庆海泰科和大连海泰科选择使用“海泰科”作为企业名称是因为“海泰科”发音同“High Technology"。
需要注意的是,海泰科在注册稿提到青岛新材料是企业孵化器,为创业公司服务。但在解释上述3家关联方的关系时,海泰科又说上述三家公司设立目的是为青岛新材料提供加工服务、销售配套产品和采购原材料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海泰科曾存在财务内控不规范行为。2018年1月,青岛新材料将票据背书给海泰科,交易金额为270万元。
就上述关联方问题,记者同样向海泰科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
海泰科,注册批文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