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SNEC | 通威刘汉元:碳中和将是人类未来二三十年最伟大的转型
2021-06-04 10:55:49
文章来源

  6月3日,第十五届(2021)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亚洲光伏产业协会执行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出席开幕式并剪彩。展会期间,刘汉元接受行业、财经媒体联合专访,并就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碳中和、行业分工协作等热点话题发表精彩观点。


  q.png刘汉元出席SNEC展会开幕式


  今年2月1日通威宣布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计划于2023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早于国家目标37年,通威的碳中和目标受到了媒体广泛关注。对此,刘汉元表示,通威的碳中和是中国和全球碳中和的一份子。经测算,到2023年,通威的用能和减碳与可再生能源叠加起来,能够做到碳排放品迭为零。作为新能源企业,要带头使用绿色能源,实现低碳足迹的制造流程、产业链发展。通威在完成经济成本优化的同时,率先平衡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工作也走在社会前列,这是通威可以做,也应该做的事情。


  w.pnge.png刘汉元接受媒体联合专访


  刘汉元表示,今天的展会现场走一圈下来,会发现有很多新产品、新创意、新思路,把这些整合起来实际上能源智能化、电网互联化、碳中和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方式基本上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电源端、输配电、储能、智能电网到负荷端,专业的公司、专业的产品、系统的集成,基本上提供了未来二三十年碳中和路径的初步原型,大家对实现碳中和的思路更加清晰,无论中间哪个环节都有对应的产品支撑,中国制造业、产品具备了牢牢支撑全球能源转型的能力。有这些设备、观念、理念,我国及欧美碳中和以及欠发达国家能源体系的建立,都可以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全面实现碳中和,这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将真正改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百分之七八十的污染源将会降到零,剩下百分之二十的污染将会再降低一个数量级,经济的发展方式、消费方式都会是环境友好型,绿水青山、白云蓝天将成为常态,人类对能源和环境的索取,将变得可以平衡和可持续。这个过程是全人类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最伟大的转型,没有之一,是唯一!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界玩家”加入,对此,刘汉元表示,光伏未来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容量很大,技术路线还在不断迭代和更新,很多资本和投资进入光伏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正确的选择。更多资本的参与,会加快行业的发展进程。但刘汉元也指出,资本在进入的同时,也要更多想到白云蓝天、青山绿水,更多想到产业分工、产业链相互支撑和协同,在保持足够竞争力的同时,更好地构建良性行业生态,保留彼此的发展空间,理性参与中国和全球的市场竞争,光伏行业的发展值得期待。


  在谈及光伏产业在全球碳中和征程中将处于怎样的位置、发挥怎样的作用时,刘汉元表示,在实现碳中和的路上,百分之八九十的应用场景是降低化石能源碳排放,在此过程中,需要新的能源去替换原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二三十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可能会增加一倍,甚至两倍,被替换的百分之八九十能源以及新增能源的绝大多数,都将由可再生能源替代。光伏发电资源充足,转换效率相对最高,将会占据未来可再生能源来源的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高,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中的主角;风力发电占据百分之二十;剩余的百分之十由水电、生物质发电和核电等发电方式组成,这样一个图景将会支撑未来二三十年碳中和产业的转型。


  针对行业近期的价格变化,刘汉元表示,这是市场规律的反应,在价格信号的背景下,有企业扩大了投资规模,有新的资本进入,将会使下一轮产业发展规模更大、成本更低,支撑平价上网的长期发展,这是行业正常周期的表现,大家需要客观看待这个现实,用理性的方式去面对和评价。


  r.pngt.png通威展台前来宾云集,引爆展会


  “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概念与光伏结合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刘汉元表示,无论是多晶硅、电池片生产,还是光伏电站的智能运维,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会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这些场景当中。未来智慧电网的建设中,在发电端、储能端、应用端,各参与主体按照一定的协调方式进入智能电网,电网可能变成自动耦合、自动匹配的智慧系统。目前,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共同推动这一进程的加速。


  谈及通威“十四五”战略发展,刘汉元表示,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在行业发展中,通威始终坚持自身的定位,始终坚守在硅料、电池生产两个环节,和行业伙伴一起错位竞争,当好行业多晶硅、电池片生产的“车间主任”,为组件厂商参与中国和全世界的竞争提供优质、高效、高品质产品,促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加速实现。


责任编辑:娜日莎

刘汉元,碳中和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